第743章 天下人都看到了,还是曹操先动的手 (第2/3页)
说辞,自然不是他本人想的,其中的推理细节、归纳己方的优势,那都是荀攸让人教他的。
这番话虽然有些牵强,但也算是实话实说,将士们听了后,果然觉得有点道理,士气激励效果也就不错。
“我等誓要追随丞相、追随将军,建功立业,破敌建功!”几个部将纷纷带头表态,还有折箭盟誓的。
一番嘈杂后,张郃见军心可用,终于下令开拔。
时隔三年,他再次顺着漳水顺流而下,带领数万大军进攻周瑜驻守的渤海郡。
确切地说,是进攻渤海郡东部的三分之二土地。
因为河北平原上素来无险可守。周瑜在渤海郡的地盘,是以原先的郡治南皮城为前线支撑点的。南皮以西的渤海郡土地,比如东光县和修县,过去这些年一直掌握在张郃手上。
而周瑜因为南皮成了最前线,为了更好地建设渤海、避免自己的腹心膏腴之地变成前沿边荒,所以这几年里,早就请示过刘备,刘备和诸葛兄弟商量后也批准了,让周瑜把渤海的郡治迁到了天津城。
如前所述,天津城是周瑜治渤海后,建设长芦盐场那几年里,顺带着从海边泥泞地上修建起来的新城,刚好卡着漳水和易水入海口之间的位置。
倒退到十年前的话,天津城那地方,就是一片海边的冲积泥滩,易水和漳水千万年来带来的淤泥,让城池的地基非常松软,难以营建。
不过,自从周瑜花了大代价修盐田、搞晒盐法之后,漳、易两河河口之间的黑泥地,被大量清淤挖掘,形成晒盐池。
河口淤泥肥力足够的,那就拿去堆肥种植耐盐碱的农作物。地皮清干净后,天津城的地基也就顺理成章打扎实了。
然后再往上造新城,成本也就没有原先预计的那么高昂,算是跟修盐田的工程共用了同一部分的清淤劳动量,一举两得降本增效了。
如今,天津城经过数年发展,早已超过了作为军事要塞的南皮。
更兼天津作为易水流域水运的河海转运码头,之前糜竺、田畴经营的渔阳边市榷场也发展迅。这几年里,大量的腌肉、海盐和其他边贸物资,都要从沿海运来、在天津换船去渔阳贸易,买到腌肉、毛皮后,也要通过天津南运。
商业的繁荣,让天津的底子愈发雄厚。
所以,当周瑜听说张郃前来进攻时,内心也是丝毫不慌。
南皮城的经济价值,已经比三年前,又不如了许多。如今的南皮,就是一座军事用途的坚城,张郃要围攻就围攻好了。
周瑜根本不指望南皮城造血养活渤海军民,他只是在开战之前,就在南皮大量囤积军粮、物资、器械。
张郃指望城内弹尽粮绝,那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一切果然如司徒信中所预料的那样,曹贼终究是被‘我军在扶余和高句丽陷入泥潭’这个假消息骗了,又一次冒险让张郃来攻我渤海!
传我将令,南皮城四野坚壁清野,集中全郡主力谨守城池。下游天津城等地的防务,子龙和子义会帮我们操心的。
张郃匹夫居然觉得熬到冬天漳水封冻,我无水军可用,他就能灭我?哪怕只是困守孤城,他也不是我的对手!”
周瑜在从探查军情的斥候处、了解到敌军进兵动态后,就如是笃定地表了个态,也算是给身边的部将、幕僚吃了颗定心丸。
南皮城内其余文武,听说这一切都在司徒的计划之中,是故意勾引张郃来进攻的,人心也就瞬间安定了下来。大家组织守城的信心也愈发充足了。
只有一两个文官幕僚,负责后勤和民政方面的,忍不住提醒周瑜,让周瑜小心张郃围城期间,对渤海郡进行大范围的破坏。
不过周瑜对此并不太过担心,还反过来安慰下属:
“张郃当年又不是没尝试过,他还能怎么破坏?最多就是把盐田的堤堰一点点挖开罢了。他要是真有这个精力,来年我们再重新堆好就是了。
其余沿漳各县又没什么可破坏的,值钱的工坊、商港都在天津城内,如今冬麦也才刚刚种下,张郃能破坏得了什么?”
周瑜已经定下决心,无论张郃要怎么围攻、破坏,他都能奉陪到底。
当然,如果是往年,这种程度的破坏,周瑜也是有可能心疼的。但今年,他已经知道等张郃力竭撤走后,自己要数倍甚至十倍地收利息赚回来,他也就不在乎前期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