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能者示敌以不能 (第2/3页)
所以曹军的休养时间是比我军更长的,我觉得曹操不可能不利用这个优势。”
诸葛瑾短短几段侃侃而谈,就把眼下曹刘两军的时机、态势对比勾勒清楚了。
诸葛瑾并没有拘执于双方的兵力对比、钱粮和地盘对比、战争潜力和动员这些账面数据,而只专注于强调时间差对双方的影响。
而这个观察角度,刘备之前并没有充分重视,也就没有意识到。此刻被提醒,才豁然开朗。
确实,经过两年半的休战期、双方各自种田攀科技,夯实内部。己方阵营相比于曹贼,有更多的战果可以消化、有更多刚刚平定不久的地盘可以建设。
所以从实力的绝对值来看,过去两年半,刘备阵营相比于曹操阵营,是在不断变强的。
双方的账面兵力,从一开始的刘备军高出一成,到现在的刘备军高出三成,未来如果继续和平下去拖下去,这个差距还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这种情况下,以常理度之,曹操两年半之前就打不过刘备,现在应该更打不过了,也就更不可能再次发起主动进攻。
但是,在宏观大趋势显而易见、已经板上钉钉的情况下。某个小阶段内的具体实力对比,却是有可能走出跟宏观大局不一样的走势。
虽然未来长期来看,刘备会越来越强,但眼下刘备的兵力有可能被四夷牵制,那这就是一个相对虚弱的节点。
等过一阵子四夷被彻底干服了,这个窗口期也就再次错失了。
这就好比在股市大牛市的时候,中间某几天也有可能技术性回调,日K线图可能会暂时突破五日十日均线。
而这种技术型回调的幻觉,往往也可以勾引之前踏空的人因为贪婪而再度补仓进场。
在诸葛瑾看来,“刘备阵营长期普涨的大趋势里的技术性小回调”,就是勾引曹操上钩的良机。
我知道你现在开打很难,但是再等下去更难。
诸葛瑾这番见解,刘备花了好一会儿,才彻底领会。
而一旁共同与会的庞统,反应则要更快,所以他只是略一思索、并且接过赵云的书信飞快扫视了一遍后,就帮着主公具体解读了一番司徒的深意:
“司徒是觉得,虽然左将军最新的军报里显示,我军已经征服扶余国、并且让高句丽人名义上臣服。但我们可以利用曹贼还不知道这一点,假装左将军的人马还要被牵制更久,勾引曹贼觉得眼下是一个用兵的良机、然后一脚踢到铁板上?
甚至西南夷那边,令君已经彻底平定南中,但我们也可以依样尝试欺骗。虽然不能确信欺骗的效果有多强,但多多少少能有点效果——
说起来,这招我军十一年前就用过了。建安五年、曹袁官渡之战时,曹操刚刚取得胜势,我军也同时消灭了孙策。当时司徒不就劝主公,明明灭了孙策,但暂时不让曹贼知道我军已灭孙策。
利用曹操的轻敌,突然背刺之,趁着曹操主要精力放在袁绍身上,从曹操那儿捞到了一些好处。
这样的策略,肯定是有益无害的,但只怕曹贼同样的亏吃多了,这次就算再吃,也不如当年吃的那么大了。”
庞统一番细细分析,让刘备对这一战略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充分意识到“曹操可能会因为几次踩进同一个坑、而对这类计策有了更强的免疫力”。
这属实是挨打都挨出抗性了。
“确实有这种可能,不过子瑜说的也确实有道理,哪怕这种计策效果不会太明显,但用总比不用好,曹操就算中招不深,总归对我们是有益无害的。”
刘备最终点头,拍板同意了诸葛瑾的设想。
然后,他就当众稍稍讨论了一下赵云的书信,诸葛瑾和庞统也都附议,刘备就让人取来笔墨和印信,当众批复了给赵云的回信。
回信当中,对于赵云给尉仇台和高句丽国主的承诺,全部予以了追认,并且也给那俩原本的土皇帝都封了一个县侯的爵位。
而且这两个县侯的封户数也都不少,都有五千户侯——如果对五千户侯没什么概念的,可以横向对比一下,张绣当年在官渡之战最危险的时候投降了曹操,也就实封到了两千户的县侯,后来到死前,屡次立功增户,也没到四千户。
所以尉仇台和高句丽国主的五千户侯,绝对是非常高了,只不过他们的五千户,都是在自己原本当国主的土地上分的。
也就是从原本扶余国和高句丽国土地上各划出一个五千户的县,作为这些人的封地,从头到尾没有从汉人聚居区分出一点点实利,也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了。
而赵云希望的“承认高句丽国主一家,将来在高句丽郡太守的位置上,羁縻世官”条件,刘备也都正式答应了。
反正在刘备生前,这个条件是绝对不会被突破的。
刘备的长子刘封如今也快十岁了,他受到父亲和几位叔父的耳濡目染,应该也会一辈子恪守信用。所以那些羁縻郡的世官问题,就留给再将来的后人解决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