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33章 被忽悠得好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33章 被忽悠得好惨 (第3/3页)

辈子还想出头?别说这辈子了,就算是子子孙孙,或许都要被坑。

    所以,周瑜在认真揣摩了他们各自的心态、利益之后,最终选择对素利优先伸出橄榄枝。

    在周瑜的临时书房内,当所有婢女和侍者都被驱赶到门口后,周瑜终于说出了最终的条件:

    “今有一事,若能办成,贵部便能得太尉赏识,超然于其余鲜卑诸部之上。”

    素利这几天也被周瑜礼遇有加,铺垫够了,当即便表示请周将军尽管说来。

    周瑜便不跟他再客气:“你的部族刚好位于渔阳以北的草原上,跟曹贼慑服的代郡鲜卑接壤,曹贼若要派人联络你,也可以从代郡出关北上。

    所以,我要你诈称收到了曹操以天子名义发的矫诏,给你赐官了,你也接受了曹操的矫诏册封。但因为恐惧太尉报复,所以你才要联络其他盟友。

    于是,你就想到了躲避在扶余的公孙康,以及扶余国的正主尉仇台。想跟他们的势力一起联手,趁将来曹贼和太尉再次全力鏖战时,从北疆策应曹贼。

    在这套说辞里,因为曹贼并没有直接联络公孙康,所以我们只要伪造一封书信即可,不需要曹操的使者。到时候这份伪书,就由你的人送到公孙康面前。”

    周瑜很清楚,如果要捏造一个“曹操的使者”,那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知道的人越多,越容易穿帮,将来也有名声隐患。

    但是伪造几封信就容易多了,而使者可以直接换素利鲜卑部的人,身份是真的,只是真人拿了假信,容易的多。

    而且,那样还能让公孙康更飘,一举两得。

    素利想了一会儿,捋明白了周瑜想干什么后,他便稍显矛盾地提醒:“周将军好计谋,我等不敢评论。不过,我部虽然离代郡和轲比能近,可也因此离扶余国最远。

    如若我部的伪书使者,被弥加或是厥机部的俘虏、杀害,到时候岂不是误了大事?还容易让我部陷入不白之冤。”

    周瑜并不介意他提问,反而觉得肯这样适度提问,才说明对方是认真打算执行的。如果问都不问就直接答应,那反而不靠谱了。

    周瑜便立刻帮他解开了疑惑:“这好说,你可以假意笼络弥加或是厥机中的一部,跟你一起‘决心投效曹操’。而事实上,他们只是给你行个方便,一起把书信和使者送去扶余就好。

    如果最后弥加或是厥机真有其中一些部众投了曹、联了贼,你就临阵倒戈,帮朝廷合力击灭他们即可——抓获的俘虏,朝廷七,你三,那三成都可以并入你自己的部众。

    放心,我敢这么定策,就是因为对赵将军的军威有绝对的信任。我也不怕实话跟你说,赵将军完全不担心能不能大胜公孙康和扶余国,他担心的只是敌人不敢跟他打。你要是假意帮公孙康多拉几个盟友,还能给他壮壮胆,让他敢跟赵将军鏖战。”

    周瑜的开价很苛刻,都做到三七开了,而且朝廷是七。不过他那苛刻的言辞,伴随的语气却是非常自信,一副近似于斯巴达人的笃定姿势。

    “斯巴达人从来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在哪里’。”

    素利也被这股气势所慑,虽然他已经好几年没见、甚至都没听说过赵云动兵。但从周瑜的语气神态中,他完全可以判断出,周瑜对赵云有多放心。

    这是担心敌人太少不够杀、不敢跑来被杀,所以刻意给敌人集结兵力的机会,然后赵云才好一网打尽。

    跟着这么强力的将军干,应该能有好报吧?

    念及此处,素利一咬牙,终于决定跟着干。

    要是弥加、厥机这些人里真有不长眼的,被自己一怂恿,真投曹了,那到时候自己就帮着朝廷清理门户。

    反正就算兼并他们三成的部众,也划算了,这种落井下石的行动,成本不会太高的。剩下七成,看在赵将军的份上,当然也只能给朝廷了。

    周瑜看对方下定决心,这才起身,故作轻松地拍拍对方肩膀:“你这个决定,肯定是毕生最划算的之一了。走之前,准许你远远观摩一下赵将军带骑兵的威能,回去后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好好执行任务就是。”

    周瑜有此安排,自然也是为了立威。同时又确保不会暴露太多细节,所以相关军事演习都只能遥望一下。

    此后两日,素利还真就按周瑜的安排,到处参观了不少东西。

    而当他看到赵云率领的铁骑进行整齐划一的冲锋时,

    看到赵云的骑兵能弧形横掠过阵、最后抛射箭雨如脚踏实地时,

    素利终于是捏了一把汗,庆幸自己站在了真理这一边。

    临别时,周瑜吩咐人给素利准备了一对伪书。

    素利小心翼翼回到自己部落后,很快就按部就班,派出了自己营中的使者,前往扶余国,请求拜见公孙康。

    公孙康听说有人带着中原来的册封旨意,倒也不敢怠慢,私下里隆中设案,认真接洽一番。

    当他得知三郡乌桓里有两部都愿意支持他,因为考虑到了唇亡齿寒。又听说曹操很快要主动对刘备下手了,易水那边张郃将军跟赵云都打上了。

    公孙康听说了那么多利好消息,跟姐夫尉仇台商议了一番。他们也都不愿意坐以待毙,于是就集结兵力、再号召盟友各部、各国的援军,名义上还真就请来了三郡鲜卑中的两郡。

    公孙康觉得事有可为,终于决定先下手为强。

    可惜,他也就是想想罢了。

    就在他想的时候,赵云则是真的这么干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