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南中之患,一战而定 (第3/3页)
们不是一直憋着一口气,要打一场硬仗么,机会来了,先强攻拿下这秦臧县,给雍闿一点教训。尽管放手去干,什么攻城手段都能用。”
张任、周泰得令,立刻兴奋无比地下去准备,两人各领一军,分西、北两侧围攻县城。
作为南中小县,秦臧县的城墙自然也不高,就是一丈多的土围子,不过县城倒是依托了山势,有两面无法进攻。
不过这也没关系,反正汉军就只挑剩下那两面适合进攻的方向强攻。
简单准备之后,张任、周泰各部就扛着临时打造的硬竹飞梯,顶着藤盾发起了攻势,还用简易木排构建壕桥。
无论城墙根附近有没有陷坑壕沟,凡是扛着飞梯的部队选定的进攻路线,都在架设飞梯之前,先用壕桥开路铺出一条进攻路线来。
我管你下面到底有没有挖陷阱呢,就算没挖也先铺壕桥。
秦臧县的守将是雍闿的心腹,他原本还期待苦竹淬毒的陷坑能杀伤一批汉兵。
没想到汉军那么谨慎,直接拿木排竹排铺出几条进攻道路。士兵们都踩着竹木排前进,顿时把南蛮兵苦心经营的淬毒竹签陷坑破解了。
汉军先登勇士人人都着布面甲,沿着飞梯猛冲。
后排还有强弓兵躲在藤盾后面,用数层不同曲率硬木打造的硬弓,对着城头抛射箭雨——南中过于潮湿,牛筋制造的弩弦容易受潮失效,所以在南中用弓比用弩更耐久可靠。
诸葛亮素知这一点,对此也是早有准备,出战前,提前把库存的弓拿出来,给部队换装过。
而此时此刻,这种作战场景,用强弓覆盖还有一点好处:
诸葛亮派出的先登勇士,都是额外加强了重甲的,全方位无死角,都可以确保挡住弓箭。但南中本地的蛮兵,除非是穿藤甲,否则绝无可能无视弓箭的射击。
所以攻城时,进攻方直接箭雨无差别覆盖城头,并且稍稍留出一些余量,尽量把火力往后方“徐进弹幕”延伸,刚好可以大量杀伤墙顶的蛮兵,而己方进攻士兵则可以无视这种火力。
秦臧县守兵立刻在这种立体火力的打击下,败下阵来。他们近战近战打不过,远程无差别箭雨也扛不住,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输得哭爹喊娘。
张任的部队率先在城西墙头站稳脚跟,
而另一边的周泰,听说张任进展稳健,一时也急了,当下亲自穿上精良的重甲,手持双刀,也爬着飞梯冲上了城头,亲自带领麾下将士冲杀。
周泰虽然上城比张任那边的部队晚了些,但他站稳后冲杀扩大战果的效率比张任还高,不到一刻钟就彻底瓦解了城墙上的抵抗。
秦臧县守将原本接到的雍闿命令,是让他们坚守一阵子,如果守不住就沿着山谷徐徐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然而诸葛亮运筹得法,一旦动手,就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死死黏住对方猛攻。守军崩溃时,只有一小部分来得及有组织地撤退,其余都被张任、周泰歼灭于城内。
雍闿麾下至少数千战兵,万余临时征募的蛮部青壮,都被诸葛亮俘虏笑纳。
诸葛亮也丝毫没为这点小战果得意,略作休整,又指挥部队扑向连然、滇池,直捣雍闿的心脏。
滇池县等地,一片人心惶惶,一些夷帅听说了秦臧县那场耻辱性的快速惨败,都劝说雍闿另出主意。
不过雍闿已无退路,只是困兽犹斗地安抚众蛮王:“不要怕!交趾士燮的援军没几天就到了!诸葛亮虽胜,但他每占一县,都要留兵镇守,兵力越摊越薄。我军和士燮合力,与之决一死战,还有很大胜算!”
在雍闿的反复激励之下,他那原本摇摇欲坠的威望和信用,总算是挽回来一些。
而且,他说的也不算谎话,因为士燮在接到他的“唇亡齿寒”警告信求援后,确实非常重视,腊月初就派出了援军,沿着仆水北上,如今已经进入建宁郡地界,来增援雍闿了。
只不过,雍闿也并不知道,在建宁郡的北部的另一个方向,也就是后世云南昭通至曲靖那一线,甘宁的一万五千人汉军,由张嶷、马忠等叟兵军官协领,也已经从犍为郡的朱提地区,向着建宁郡进攻了。
如果雍闿无力分兵阻挡的话,那么甘宁毫无疑问也会在翻越后世曲靖附近的山区后,顺着滇池上游的温水河,一路顺流而下杀来,最终跟诸葛亮在滇池盆地附近的战场会师。
到时候,雍闿虽然能得到远道而来的士燮帮助,诸葛亮也能跟甘宁联手,他还是占不到便宜。
——
PS:抱歉,今天想到一个新书的点子,就写了点开头,想把灵感记下来。结果这儿就更晚了。
脑子里一旦冒出新灵感,想强迫自己把思绪收回来,都很难收。
作家这行当就是这样,有时候思绪不受控制,逼着自己想一样事情时,灵感就是不受控制。
保证明天把南中决战写完,把诸葛亮治蜀的一些后续规划交代一下。然后切换到关东那边诸葛瑾的视角,把种田期的剧情交代一下,然后就是对曹操的最后北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