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23章 两路南征,十月渡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23章 两路南征,十月渡泸 (第3/3页)

诛锄异己’呢?

    我们自己自然是知道,李恢一门都是忠义之士,可是在不明真相的第三方旁观者看来,此事说不定就是李恢家族和雍闿家族等南中豪帅内斗,然后其中一方投了朝廷,就借刀杀另一方。”

    法正的这种想法,如果是开了上帝视角的后世看官,肯定不会这么想。

    因为后世无论是读《三国志》还是《演义》的,都会觉得李恢家族是忠义之士,而雍闿是反贼,孟获则是一开始跟着反贼雍闿趁乱自立的蛮王。

    不过,站在当时人的视角,有类似法正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还没有戴上历史的忠奸滤镜。

    在他们看来,这个情形倒是有点类似于后世明末那些海寇的案例。

    比如崇祯时郑芝龙率先接受了熊文灿的诏安,成了胡建的海防游击,有了官身。瞬间就大义名分加身,实力暴涨,然后“以顺诛逆”把原本同为海寇的刘香给灭了。

    当刘香被打得走投无路、再想斥责郑芝龙不讲江湖道义时,郑芝龙直接就能嗤之以鼻:老子是代表朝廷剿灭你个倭寇!谁跟你讲江湖规矩了!

    李恢这样的家族,没投靠刘备之前,也是“南中永昌郡豪帅”,他跟雍闿家族算是邻居关系,当然李恢的家族势力要小得多。

    如果不加滤镜看的话,这双方原本的角色对比,还真就跟郑芝龙、刘香差不多。

    所以法正才会担心,朝廷这次顺势而为,会不会被当地蛮王夷帅解读成“被李恢蒙蔽而借刀杀人”。

    但是,诸葛亮只用一句话,就点破了其中关窍:

    “就算被误会又如何?身居偏远,主动向朝廷靠拢,主动率领蛮夷归化汉化,这样的功绩不值得宣扬和奖赏么?不值得朝廷帮他们杀几个宿敌么?”

    法正闻言,不由一愣,刚才的担忧也瞬间瓦解了。

    听令君的意思,那就是要明着强调“给大汉当狗的机会也是需要抢的。如果你的宿敌比你先抢到,就别怪朝廷站在你宿敌那边。”

    当狗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需要用雍闿的人头,来告诉西南诸夷这个血的真理,帮他们加深印象。

    而诸葛亮的开战理由规划和战前动员,还远远不止于此。

    法正刚消化完这些说辞,诸葛亮又给他补充了几点,说道:

    “不过这一招,也就在最初进兵的时候好用。后续要想进一步孤立敌人,并且勾引士燮和雍闿沆瀣一气,让他们自陷死地,还可以配合假道伐虢之计。

    我们可以明示宣喻雍闿,说朝廷在驻军挵栋、云南、楪榆各县后,下一步还要从挵栋县分叉南下,另派一路人马,驻军青蛉、秦臧、滇池、双柏,直达仆水。

    让雍闿和其他当地蛮王为大军提供驮畜、整治道路、在仆水上搜集竹筏。因为朝廷大军要沿着仆水而下,直扑交趾郡治龙编县,彻底覆灭士燮!

    如若雍闿真能忍到这一步,那他腹心各县都完全落入我手,留下他当个富家翁也不是不可以。如果他不放心,觉得朝廷要假道伐虢,则必然会担心自己势穷力孤,难以抵抗天兵。

    而朝廷已经明示要灭士燮,雍闿必然去恳求士燮合兵抵抗,让士燮主动沿着仆水北上,来增援他,以求合则力强。

    到时候,我三万大军正好将雍闿和士燮的主力在滇池至仆水之间的地带,择适合决战之地一举歼灭。到时候再追去士燮贼巢,所费的精力和手脚也能少很多。

    而我让越巂这边和牂牁那边兴霸两路分进合击、先后出击,也是为了诱敌。越巂和牂牁这两路人马,不会同时出发,会埋伏一支作为后手。

    如果两军齐出,雍闿肯定会绝望,士燮也会觉得‘哪怕他和雍闿合力,也无法抵挡’,从而龟缩死守。但如果只先去一路人马,只带一万五千人,雍闿和士燮说不定会看到点希望,这才能勾引出来。

    至于后续如何让另一路援军加急赶到战场,参加决战,我自有妙计。孝直,你这边只管给我在泸水上准备好足够多的船筏就好。”

    诸葛亮把他的主要计划,跟法正彻底通了气,法正这才恍然大悟,看清了全局。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令君的种种部署,可以说是配合得丝丝入扣了。就算最终把雍闿和士燮一锅端了,也是不足为奇的。

    “令君真是深谋远虑,神机妙算!”法正由衷地叹服,表示他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虚心向令君请教。

    诸葛亮也不骄傲,也不过分自谦,只是云淡风轻地打住了这个话题,又稍微聊了些别的细节,当天的会谈也就此结束。

    ……

    数日之后,十月二十四。

    诸葛亮一行歇息充分,恢复好了状态,法正也给他们准备了足够的渡江船只。

    诸葛亮终于带着张任、周泰、蒋钦,领兵一万五千人,从会无县渡泸南下,踏上了亲征建宁、永昌之途。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