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23章 两路南征,十月渡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23章 两路南征,十月渡泸 (第2/3页)

   不过,你初夏时平越巂的速度,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竟能那么快,一个半月之内便抵定胜局。后续各环节,也因此愈发加快,我便重新推算了一下,今年冬春连战,或许能一鼓作气,连士燮也连根拔除!

    只不过,具体用兵的时候,还要配合一些方略、战术,最好能吸引敌军主力主动来与我军决战。若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明年开春前灭不了士燮,至少也能重创其心腹嫡系,为后续扫平残余奠定基础。咱就当是求上而得中了。”

    诸葛亮提到的这项计划变更,也是他最近几个月、在成都自己花时间琢磨调整的,法正当时在越巂前线,当然不可能和他商量。

    不过这种大战略层面的规划,诸葛亮自己独断拍板、不跟人商量,也没什么问题。

    他向来谨慎,一切筹划都经过深思熟虑,之前也做过情报哨探和调研分析,最后审时度势而定,并不存在拍脑门的决策。

    哪怕世上其他人都需要担心“一言堂是否会导致决策偏颇”的问题,但放到诸葛亮身上,那就绝无问题。

    法正听了诸葛亮的想法和安排,很快也说服了自己,全力支持这个计划。

    不过他还有些问题没想明白,主要是关于开战理由方面的,以及如何诱敌确保敌人应战,所以他也直截了当虚心求教:

    “若能吸引士燮与雍闿合力,一起被朝廷剿灭,固然是好。但如何才能让他们应战呢?

    士燮龟缩交趾已有数年,之前就被步子山、陆伯言打得龟缩到仆水(红河)深处,连南海沿海都不敢待。

    至于雍闿,虽然之前狂悖无礼,尤过于朱褒、高定,但如今朱褒高定已亡,而且至少时隔了半年,建宁、永昌等地蛮夷,消息再不灵通,也肯定知道了朱、高的下场。

    我怕雍闿不敢再明着对抗朝廷,如果没有新的足够大的罪过,到时候大军一过去,他先假意服软拖延时间,拖过了冬天,用兵就又难了。”

    法正一边问,一边又细心地盘点了一下之前诸葛令君讨伐朱褒、高定时的那些借口。

    打这些蛮王夷帅,虽然也有不少“不臣自立”的远因,但光有远因是不够的,无法激励起士气,会让将士们觉得这是上面的人立功心切主动求战,拿士兵的生命冒险。

    所以打朱褒的时候,搭配的近因是靠钓鱼、朱褒截杀了官府的商队,还有其他一些近在眼前的作恶,才把他办了。

    而打高定,则是利用了高定之前数年就有侵占属于蜀郡的牦牛县等地。

    现在这俩借口都用过了,对付建宁蛮王雍闿,肯定得再换花样。

    否则已经学精了的雍闿,肯定不会踩进同一个坑的。

    法正飞速思索了一番,自己并没有找出合理的答案。

    好在诸葛亮也没打算卖关子,见法正没有领悟,他就直接报答案了:

    “开战理由不是问题,首先,越巂郡平定,蜀身毒道商路算是打通了大半,但还有最后一段被建宁郡境内的贼寇骚扰,导致我大汉的西南贸易始终不能彻底畅通。

    所以,朝廷要求建宁郡和永昌郡当地的官员,配合朝廷在挵栋、云南、楪榆各县驻军,维持商道秩序,如果雍闿不服,便可彻底将其讨平——而且,这一要求,妙就妙在需要建宁郡和永昌郡两个郡的官员都配合。

    而永昌郡那边,楪榆县的官员,乃是朝廷的人,当地县令姓李,是本州从事李恢的族人。而李恢前几年帮主公跟曹贼部将冯楷和谈过,后来还出使联络了吴懿、马超,如今正得我重用。

    我已提前通过李恢暗中部署,让楪榆县等地主动恳求朝廷出兵。而我们要到永昌郡楪榆县等地,就必须穿过雍闿的建宁郡,他敢阻挡就是对抗朝廷,不阻挡就徐徐削之。”

    诸葛亮说到这儿,先短暂停顿了一下,让法正能有时间揣摩揣摩这最重要的一条理由。

    之前讨伐牂牁和越巂郡时,都有一个劣势,那就是没法“联络更远方的其他郡,主动请求朝廷大军入境”,因为越巂和牂牁都不与永昌郡接壤,中间隔着一个建宁郡。

    而刘备阵营,在南中地区,是有内应的,最大的内应,就是永昌李恢的家族。

    现在,终于出现了“朝廷跟李恢家族的地盘之间,只隔了一个雍闿”这种情况。李恢家族邀请朝廷大军过去维持秩序,这太名正言顺了。

    以法正的智商,反应自然也是很神速的,他立刻领会了其中精髓,也微微倒吸了一口凉气。

    与此同时,法正也稍稍意识到一些不对劲的细节,便诚恳地提了出来,希望能帮诸葛亮查漏补缺:

    “如若用这招……确实不愁没有开战理由,而且开战的时机,也可以完全由朝廷控制,既能得突袭之利,又名正言顺不必担突袭之恶名。

    不过,这样一来,会不会让建宁各部人人自危,觉得‘只要他们的同行,有抢先投靠朝廷的,就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借刀杀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