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立功太快,只好调整计划 (第3/3页)
的玩意儿,但在东汉时期的蜀地,却能占个新鲜劲儿,很多百姓,包括豪族富户,乍一看都不认识。
“令君让人散发的究竟是何物?闻上去有一股凉意刺鼻之味,莫非是膏药?”不少成都豪强之家的体面人,拿到礼物后都在那儿悄悄打听。
这种时候,自然会有托帮着散播真相:
“这都没见过?这是司徒和令君前几年就鼓捣出来的神药,专门对付南中蚊虫瘴疠之气。只可惜,听说得用到南中当地的药草制取,所以难得。
当年世人都觉得南中之地,汉蛮分明,汉人难以南迁,其实就是因为汉人畏惧瘴疠罢了。要是能用上药膏,驱除毒虫瘴气,汉人在当地,也未必就要忌惮南蛮。”
那些不明真相的豪强一听,顿时肃然起敬:“这么有用?那肯定非常名贵吧?”
“其实还好,关键是要掌握南中,互通有无。有些药材,在当地不值钱,但长期商路断绝,这些东西往年在我们蜀郡,可就少见了。
也就是诸葛令君平定了二郡,才把这些好东西的价钱打下来了。以后彻底平定了南中四郡,把去往身毒国的商路打通了,那些身毒国的避暑驱瘴药膏,肯定也都能传入汉地。”
原来,诸葛亮让人发放的,只是一种类似于清凉油和风油精之间的药油,但又要比后世的清凉油稍微偷工减料一点,油脂也没那么厚——不过这并不是诸葛亮自己要偷工减料,完全是因为有些原材料实在找不到。
清凉油的配方,是几年前诸葛瑾提到的,最初的设想,只是比后世的清凉油减掉一味桉叶油,因为这个时代桉树还在澳洲,是绝对不可能弄到的。
其他几味药材,除了樟脑油要从闽中郡南部甚至夷洲弄,剩下的都可以靠南中和交州的物产搞定。
但当时刘备还没彻底掌控益州,交州的士燮也没彻底打趴,所以也就是一句空谈,没有落实推行。
后来诸葛亮渐渐掌控了蜀地,虽然还没平南中,但与牂牁、越巂、建宁的商业贸易,已经恢复了一些。
也有南中蛮商把汉人要收购的药材卖过来——只是当时那些南中蛮商也不知道汉人为什么要买那些原来没买过的药材,南中蛮族自己也不会用。
得到了一些南中草药的支援后,诸葛亮终于能再升级一波驱虫配方了,从原本只是“花露水”程度的捡漏版本,升级到接近正式“清凉油”的水平。
只不过之前商贸通道毕竟不是太通畅,南中蛮族也不可能按汉人官府的要求组织生产,所以诸葛亮能买到的药材不多,这些清凉油产量也不是很高。
这次正好时值盛夏,成都城内每年也多多少少有中暑身亡的贫苦百姓,或是因为蚊虫吸血传染到夏季疾疫的。
诸葛亮让人以“法正南征所得良药”的名义,普发一圈清凉油,驱虫防病,自然能让成都百姓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平南能带来的好处。
百姓们只是稍微试用之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毕竟清凉油能不能驱虫,在夏天立刻就可以被验证,只要抹了药的地方蚊子不会叮咬,百姓马上就能发现此物的好处。
“如此良药,清凉解毒还驱虫,诸葛令君居然能普遍发给百姓,共享货通南中之利,实在是……”
民间这一波宣传之后,蜀郡豪强世家对于朝廷的平南中决策,也愈发支持了。
诸葛亮还恰到好处地拿出将来平定南中后,彻底打通蜀身毒道的远期商贸利益为诱饵,勾引成都那些有经营商队的豪富之家募捐了一波,为南征筹到了更多的钱粮和支持。
……
民间的宣传工作,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推进着。
同一时刻,益州牧府中,诸葛亮为法正庆功的宴席上,把更多详实、具体的成绩,也一一显摆出来。
还有前几天才刚刚知情、并且做了些配套工作的黄权,帮着一起捧哏。
让一众刘璋旧臣,不得不对法正的能力和功劳,彻底表示心服口服。
诸葛亮在宴会上,当众宣扬道:
“孝直提前平定了越巂,虽然还有西部山区的不少蛮部暂未臣服,但至少牦牛大道沿线诸县,已经肃清,耗时远比之前规划的要更快。
我原本计划,平定越巂之后,如果天气过于炎热,士卒多有疾病,那就夏秋两季暂时退回蜀郡驻军歇息。待临近冬日,再南下渡泸,解决建宁郡。
但现在大军已经抵达了泸水北岸,孝直还提交了一份奏报,建议提前在泸水沿岸、会无县一带,打造船只,营建航运。
并且趁着秋粮还来得及抛秧补种,从南安、牦牛等地秧田,少量运送已经育秧两月的密植带土秧苗,去筇都、会无两县,推广种植,也好提前一年,让越巂蛮民领略双季种稻之法。为来年全面推广,打好基础。
同时,平定越巂的两万兵马,也能部分转为军屯,部分伐竹木造船,都有事可做,也不必再往返折腾,半年后再南下了。就让他们在越巂郡驻扎五个月,各尽其用,到十月时,便可南渡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