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16章 南中治理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16章 南中治理计划 (第2/3页)

,被诸葛亮召回成都述职的。想着今年如果有机会,就让他们在战场上也表现表现,捞一些参赞军机的功劳。

    诸葛亮是最清楚法正在主公入川过程中的功劳的,但因为这一世的法正和张松一样,都扮演了“刘璋忠臣”的角色,最后才“不得已而降刘备”,

    所以刘备刚入成都时,还真不好给法正直接授予高位,那样法正之前扮演的忠义形象就穿帮了。

    诸葛亮知道内幕,也就只能在后续治蜀的过程中,慢慢给法正别的机会,用别的理由帮他慢慢升,最终追上主公的期望。

    如今,张松已经跟着甘宁,在牂牁郡战场上立了点功劳。本着一碗水端平的态度,法正如果愿意,当然也要给他相应的表现机会。

    至于黄权,他是最后在成都跟着刘璋一起投降的,并没有什么隐情。诸葛亮只是经过这一两年的观察,发现黄权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才干,才基于能力给点机会。

    此时此刻,听完二人的道贺,诸葛亮也顺势把话锋一转,提起后续的平南计划:

    “按照之前的计划,今年春耕之后,农闲时分,我军驻扎在广汉操练的一部分人马,便会就近移防蜀郡,随后由此西征越巂。

    具体的进兵路线,我也已初步规划过了。到时先沿岷江南行,至南安县峡口,再转沫水西行,由牦牛大道南下,可直扑越巂要害邛都。

    如今还未定下主将人选,兴霸若是来不及回师,我便会另选大将统兵——孝直可有意随军参赞军机?”

    法正就是为这事儿回来的,诸葛令君抛来橄榄枝,他当然要立刻接住,于是当即表示愿意效命。

    一旁的黄权,暂时还没捞到机会建功,他的心态就比较超然。当下便随口向诸葛亮请教:

    “令君欲以平南中练兵,以战养战,这些良苦用心,我等都已理解。不过,南中物产丰足之地,多在建宁、永昌,却不知牂牁、越巂等山僻之地夺取后,令君打算如何治理?如何让这些物产相对不足的郡县,也各尽其力?”

    黄权这番话也没有恶意,纯粹是就事论事。南中的丰富物产,主要是集中在后世云南一带,那地方有气候宜人的盆地,农业产出和其他野生动植物资源都比较丰富。

    相比之下,后世黔省和川西凉山一带,在东汉时实在谈不上什么物产丰富。诸葛亮的平南计划要分两步走,如今的第一步只是吃下相对经济价值较低、但距离也较近的地盘。

    如果能给这些鸡肋之地,也制定一套针对性的治理方案,相信也能更有利于以战养战。

    面对黄权的疑惑,诸葛亮显然是智珠在握,早就做过功课了。

    只听他侃侃而谈道:“牂牁、越巂虽然物产不如建宁、永昌丰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营建的价值。

    家兄曾遍览群书,对太史公、班固、蔡邕诸先贤所著史料里的《西南夷列传》反复参详,形成笔记。我也看过家兄的笔记,并且自行查访南中来归之人,询问补足其风土人情。

    越巂郡的筇竹,自古闻名,太史公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便说张骞在西域时,见筇竹杖与蜀布,皆因蜀身毒道可通商旅货殖。我们打下越巂郡后,一方面可以大量采伐筇竹、用于营造,越巂各县,也多有优质铁矿,可将矿石运至犍为冶炼。

    另一方面也可整顿道路、航运,让蜀身毒道更加畅通,蜀地与西南蛮夷外邦贸易更加顺畅,长远来说,可得金银巨利,补充军需开支。

    至于牂牁郡,虽然没有铁矿、筇竹,但也多有巨树硬木,可供造船、营造,并有多种药材,将来引导南中之民广为种植,再调制为驱避毒虫、瘴气的药膏,对于朝廷最终掌控南疆,都有极大的价值。

    而且牂牁郡也控制着黔中道,彻底掌控在朝廷手中后,蜀南与荆州的零陵郡之间,也能更加便利地互通有无,对于民生肯定是有长远好处的。”

    诸葛亮把阐述重点集中在打通商贸方面,强调道路畅通之后,民间商业的发达,能给益州乃至荆州官民带来多少好处。

    官府虽然不会亲自下场、主动组织这些商贸活动,但可以设卡收关税,间接从商业的繁荣中获益。

    诸葛亮治蜀数年,已经摸清了其中一项很重要的门道,那就是治蜀地绝对不能泥古不化、不能强调外部世界那种“重农抑商”的思路。

    因为蜀地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受战乱破坏程度比较低,人口相对还比较多。这儿依然是人多地少,全部种农田根本就不够种。

    或者说,哪怕够种、哪怕蜀地的田地,可以养活那么多人口,但是从劳动力使用效率的角度来说,也没必要投入那么多人口生产农业。

    如果只是要让百姓活命,一家人种上二三十汉亩的水田,也够全家三五口人勉强饿不死了(汉亩只有现代亩的0.3,二三十汉亩也就相当于后世七八亩水稻田)

    但问题是,一户人家的劳动力,哪怕只有一个正丁,配上两个丁女、次丁男,种一百汉亩绝对是忙得过来的。

    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已经可以确保蜀地的粮食够本地人吃。

    而蜀地对外交通不便,就算生产再多低价值密度的东西,要运出去支援外部世界的统一战争,效率还是非常低,运输损耗太大了。

    这种情况下,治理蜀地,再怎么强调商贸、提升运输条件,那都是不为过的。

    哪怕越巂郡和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