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04章 曹贼震动,被迫迁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04章 曹贼震动,被迫迁都 (第2/3页)

薄,或者老家不在豫州境内的,或者是家中当官的顶梁柱已经死了、只有遗属在世。

    这种人不用怎么收拾,一卷铺盖就能走,也能把反对的声音尽量压到最低。

    但即使如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还有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打断了这些人的迁移进度。

    那些临时因故实在走不了的,就会先向韦晃、耿纪恳求,希望多宽限些时日。如果恳求未果,就再去找荀彧陈情,希望收回成命。

    面对这种纠缠,韦晃、耿纪等人相对人微言轻,也不敢触怒曹操,往往不会直接批准,最后十有七八都求到了荀彧那儿。

    而荀彧相对顾及大家族和功臣的利益,也希望更好地维护住朝廷体面。那些可答应可不答应的恳求,他多半都会设法答应,等有机会再向曹操汇报。

    ……

    几天的时间倏忽而过,转眼来到六月十五。

    距离首批被迁官员离开许都,已经过去了三天。

    这天一早,又是五日一次的例行大朝会。

    以曹操之尊,他平时是不参加朝会的,政务都是由心腹直接送到相府讨论处理。

    但今天的情况不同,这是他被迫正式启动迁都命令后的第一次朝会。为了显示自己尊奉天子,曹操还是勉为其难来上朝了。

    上朝之前,曹操就预料到,肯定会有朝臣对于“迁移的期限实在是催得太紧了”之类问题,表示抱怨。所以他也预先让爪牙们做了准备。

    上朝过程中,一切也确实如曹操所料,有一些隐晦的抱怨声音冒了出来。然后他的爪牙如郗虑、司马懿,就跳出来,把质疑者一一怼回去。

    说辞无非就是“雒阳本就是我大汉国都,许都不过是当年雒阳缺粮,才委屈陛下暂驻,如今雒阳经过多年重建、休养生息,百姓丰足,足以就近供养朝廷。早日迁移,正好防止陛下被刘备逆贼烦扰”。

    郗虑和司马懿的这番歪理狡辩,乍一听还确实挑不出错来。

    回雒阳的大方向是没问题的,回到刘协曾经亲自想去的地方,没人能反对。

    而具体的强推时机,其实客观分析的话,倒也还合适。

    一方面,刘备麾下的张飞,最近确实威胁了天子的“安全”,既然军情紧迫,谁敢反对谁就是勾结刘备。

    当然曹操为了自己的面子,一般不会拿这方面的理由来直接说事,总得另套一层遮羞布。

    而另一方面,雒阳周边的河南尹境内,今年春夏之际,确实是生产和民生都暴涨恢复了一大截——南阳郡有好几万户百姓被强行迁移到了河南尹,雒阳周边原本荒废多年的田园,有一部分也被重新开垦种上了庄稼。

    这部分田园,曹操还都设置了屯田官,到了秋收时都是按照官府六成的比例收租税的。

    现在把百官迁过去,到秋收时也能就地征粮养活。

    觉得仓促和觉得节奏正好的双方,就这样在刘协驾前争辩了一番,那些牢骚之语最终还是被压了下去。

    曹操冷眼看着这一切,内心稍定,觉得这事儿应该算是过去了。五天之后,再有大朝会,他也不用来列席了。

    然而,就在曹操觉得稳了的时候,他们想到,坐在最上面的天子,居然也发表了一些意见。

    只见刘协在安抚了发言双方后,突然亲自开口,冒出来几句话:

    “魏公所筹划的,自然是一心为国。但此番回雒阳,据朕所知,或许有些操切?

    有些朝臣、勋贵,族中或有尊长病重、或有新遭丧乱,但韦晃、耿纪在执行魏公政令时,还是基本不予宽待。

    还要他们一个个去求告,是否有损朝廷体面?朕别无他意,只是不希望回雒之事,落个不恤下情之名。”

    曹操听到这儿,不由眉头一皱。

    皇帝近年来已经很少违逆他了,基本上如泥塑木雕。今天突然当着满朝文武发话,曹操也不好公然不给面子。

    不过他倒也没多想,并不觉得素来懦弱的皇帝,这是想整什么阴谋。

    “或许,只是近戚亲贵之中,有人确实有难处,到陛下这儿抱怨了?韦晃、耿纪他们怎么办事的,还要惹出这种麻烦!也罢,且看看陛下到底想说什么。”曹操心中如是暗忖,于是便决定先探探皇帝的口风。

    只见他一脸忠义之色,中气十足而又温和地请教:“陛下回銮之事,竟引来朝中埋怨,臣之过也。还请陛下明示,究竟是何人家中有难处?”

    刘协眼神下意识闪躲了一下,但还是一咬牙回答了:“些许小事,何至于让魏公言过。实不相瞒,朕也是前日听说,屯骑校尉染病在床,不利于行……”

    刘协语气也不激烈,只是娓娓道来地把情况说了。

    而曹操刚听到这儿,顿时就眉头一皱,觉得自己运气实在是不好。

    他当然知道陛下所说的“屯骑校尉”是谁,其实就是当今国丈伏完。

    事情还真就是那么巧——按《三国志》和《后汉书》等正史记载,刘协的岳父,皇后伏寿的父亲伏完,就是在建安十四年病逝的(209)。

    至于《三国演义》和野史《献帝春秋》里,倒是有说伏完多活了几年,一直活到四年后伏寿案发,然后伏家全家都被曹操杀了。

    但这种说辞,后世多认为不可信,伏完应该是先病死的,后续被灭门时,灭的只是他的子女和孙子辈。包括伏完的正妻、汉桓帝的长女阳安大长公主刘华,应该也是在伏寿案发前就病死了,并没有记载曹操株连杀害了大长公主。

    (注:大长公主就是皇帝的姑姑。刘协是桓帝的孙子辈,桓帝的女儿算是刘协的姑姑。伏完相当于是刘协的姑父,所以伏寿当皇后之前,跟刘协是表兄妹关系。)

    而如今正是建安十四年的夏天,六月中旬。眼下伏完还没病死,可偏偏已经有病在身,只是病情还不为外人所熟知,没人能断定他是否适合远行。

    皇帝特地开口,为国丈求情,希望迁都缓行,这个面子曹操不能无视。

    “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韦晃、耿纪怎么办事的?为什么没有上报?还要陛下在朝会上公然提出来?”曹操觉得一阵头疼,内心不由就迁怒了手下。

    只是眼下众目睽睽,他也不好发作,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