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蔡瑁:我还没上车呢! (第2/3页)
些无关紧要的小目标?
尽可能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确保全身而退,这才是眼下新的重中之重。
“不知丞相可有钧令?是否允许我军立刻撤退?”
曹仁也不敢托大,立刻对曹操派来的信使追问道。
信使也不敢怠慢,连忙拿出了曹操给曹仁的指示,曹仁赶紧检查了一下印信,然后拆开细看。
军情急报归军情急报,丞相钧令归丞相钧令,虽然是同一个人送来的,但东西肯定得分开。
曹仁大致扫视了一眼,丞相在信中,果然允许他尽快酌情后撤,以免不虞。
但是,为了稳妥起见,丞相也吩咐他根据前线情况自行随机应变,务求撤得稳妥,尽量减少损失。避免因贸然退兵导致后军被关羽追击、出现溃败。
信的末尾,丞相还关照:如果不知道怎么撤兵,具体可以和贾诩商量。
贾诩此人,对于如何虚实结合、以精兵断后安然撤退,还是很有心得的。早在十一年前,贾诩就在曹军撤离宛城时,指挥张绣先败后胜,顺利追击了曹军。
如今,还是在同一片战场上,有贾诩在,图个安然撤走,难度应该也不大。
曹仁看到这儿,才算稍稍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自己有便宜行事的全权,哪怕放弃了一部分地盘,也不会受到责罚。
所以收好曹操的命令后,曹仁立刻找来贾诩,商讨应对之策。
……
“张飞已经兵临上蔡,并且能以骑兵威胁郾城。颍川各县均为之震动。为保许都不失,丞相命我分兵回援,宛城这边,不日便要放弃。
只是关羽逼迫甚紧,我军该当如何规划撤军,才能避免被关羽追击,把损失降到最小,还请文和不吝赐教。”
贾诩来到幕府后,曹仁也不废话,直接把曹操的命令丢到他面前,趁贾诩一边看,他也一边说清了自己的要求。
贾诩得知丞相都明说要撤退保家了,他也稍稍松了口气,很快设身处地推演起来:
“我军在南阳虽小有挫折,丢了新野、穰城,折了些兵力。但毕竟还有七八万之众,大部分都是步军,要想全身而退,肯定得分批撤军。
从宛城到博望、叶县,各县之间距离都不算远,让步兵先撤两三天,骑兵最后再撤,一定可以安然走脱。
只可惜,走得这么急,比原计划早了这么多日子,宛城这边还有些余粮肯定是来不及转运了,只能尽量让士卒随军多带些,实在带不走就胡乱发放给百姓,或者就地烧毁。
百姓当中的青壮,能逼迫随军迁走的,都尽量带走,不给关羽留人。老弱拖累,留给关羽倒也无妨了。”
贾诩先说了些老生常谈的建议,曹仁听了觉得并无新意,心里总有些不踏实,就忍不住追问:
“就这?难道就没有什么需要额外注意的么?关羽、诸葛瑾并非等闲之辈,他们不会设法拦截么?”
贾诩又想了想:“诸葛瑾当然不会放弃追击的战机。以我度之,前些日子我军刚刚经历穰城之乱,以诸葛瑾之能,他肯定会想着举一反三,利用南阳各县人心惶惶的机会,尽量诱使更多不甘被迁走的本地大族当他的内应。
所以在我军撤退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当务之急,就是一定要确保撤退途中的各县,不能出现任何乱子。在将军撤走宛城驻军之前,必须严令徐公明、蔡德珪封锁消息,不能让鲁阳、博望等县的士卒和百姓知道我军要撤的消息。
与此同时,我军从宛城后撤的部队,除非是半路遭到关羽追击,不得不入城暂驻以避敌。否则就应当绕过博望、鲁阳,直接强行军撤往后方,绝不多做停留,以避免各军之间噩耗流传,人心提前浮动。”
贾诩顺着这个总的思路,还絮絮叨叨关照了好几点,无非就是让曹仁注意管理人心,尽量拖延基层士兵和百姓得知噩耗的时间,让人心的稳定尽量拖到最后一刻。
当然除此之外,贾诩也没忘关照几点操作层面的小技巧。
比如让曹仁先把步兵主力往博望撤退,而让最后走的骑兵部队走鲁阳撤退。
因为步兵撤退,需要尽量结合水路运能,能够多搭一段船就尽量搭船。
而走博望、叶县、昆阳、郾城这条路,除了翻越桐柏山的那段垭口需要走陆路,其他路段都能尽量走水路。
相比之下,走鲁阳撤退的路线,陆路比例更高,要翻越伏牛山、嵩山。而骑兵本来就比步兵更适合走陆路,也不用带车重。
所以等关羽将来警觉过来、以主力去堵博望那一路时,曹仁就带着最后撤的断后部队虚晃一枪,改走鲁阳,一定能最大限度保存实力。
曹仁把这些细节都捋了一遍,觉得确实有道理,又自己斟酌损益一番,便吩咐下去照着执行。
当然,曹仁也料到了,他手下的那些将领,未必个个都有能力完美执行自己的部署,到时候多多少少会出纰漏,他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
曹仁做好部署之后,第二天夜里就开始从宛城撤军。
而且是让一支行动最迟缓的重步兵先走,还带了一部分车重物资,走白河水路先船运一段到博望。
到了博望之后,再往上游航行二三十里,就会进入桐柏山区,再无河道可用,只能下船翻山。
因为是毫无征兆的突然撤军,加上离开宛城时尽量利用了水路。对面进攻一方的关羽,反应自然有一些迟缓。
等关羽得到汇报,并且简单评估了一下情况虚实时,距离曹仁的重步兵部队撤军,已经过去了至少三个时辰。
三个时辰说长不长,但是在敌人一心要走时,也足够拉开相当一段路程差了。
当初襄、樊之战时,曹仁从樊城趁着雪夜白河冰封突然突围,也就利用夜色掩护,赢得了两三个时辰的时间差。最后要不是因为张飞以纯骑兵追击、外加樊城和新野之间距离够远,足有一百多里,否则张飞是绝对来不及追上曹仁的。
而现在,宛城到博望之间,每个县相距最远不过五六十里,提前半夜偷跑,正常情况下无论如何是追不上的。
所以关羽在评估完情况后,下意识就觉得这次就算卖力猛追,最终也只是徒劳无功,内心便有些懈怠。
关羽心中暗忖:要不这次就算了……但后续一定要时刻盯紧曹仁,反正宛城还有那么多兵马没撤完,下一批再有撤退,自己一定要第一时间咬上去。
之前自己是因为“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所以一时松懈疏忽了。但既然敌军第一批已经开撤了,后面几批肯定也就在这几天之内,不可能再拖的。
自己只要天天盯紧,下一次反应速度肯定能快不少。
关羽心中如是揣摩明白了,这才把自己的想法,跟一旁同样来听取汇报的诸葛瑾说了一下,想看看子瑜是否支持自己的想法。
然而,诸葛瑾却立刻否决了关羽的懈怠,并且提醒了他一句:
“我军与曹仁相持多日,将士们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