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98章 千金市骨,事急从权,司徒就能说了算,何须请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98章 千金市骨,事急从权,司徒就能说了算,何须请示 (第3/3页)

候,更容易帮助关羽部从中取事。

    而且,内应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处在摇摆的“迭加态”上的,很多人心中愤恨曹操,但未必有胆子立刻下定决心做。

    这时候,如果让各县的潜在反曹者,听说了穰城卫开的“先进事迹”,知道有人喝了头口水,当了吃螃蟹的人。而且有了好报,得了刘备的高官厚禄封赏,光宗耀祖泽及子孙,那剩下犹豫不决的反曹义士,就很有可能连锁反应下定决心动手。

    关羽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就趁着这两三天,赶紧派出骑兵队,渗透后方各县,也不求进城,只要绕城齐声呐喊骂阵,把坏消息告诉曹操治下各县守将,让他们人人自危,内心惶惶就行了。

    关羽捋顺了这些细节后,由衷赞叹:“此论甚善……不过既然要宣扬卫开的事迹,要不要立刻飞马加急,派人回襄阳面见大哥,请他封赏卫开官职爵位?这样也好便于利诱其他摇摆之人。”

    诸葛瑾却连忙制止:“这种时候,一切宣扬人心向着王师的举动,那都是在抢时间,派人请示主公,一来一去还要讨论,又是两天了。

    卫开之功,最多给个关内侯,或是都亭侯,官职也高不了。我做主封了就是了,算是事急从权、千金市骨,回头再知会主公一声,这也不是我擅权,主公能理解的。”

    诸葛瑾当机立断,让关羽别为这种小事耽误时间了。

    一来诸葛瑾和刘备的关系已经到了那个层面了,他给人封小官可以自己事急从权拍板,刘备也绝对信任他。

    二来么,诸葛瑾也知道,原本历史上,无论是“陆浑群盗”孙狼,还是宛城侯音、卫开这些人,起兵响应关羽后,关羽都是以自己的名义,第一时间派人送去印绶,让这些人遥领官职。

    可见原本历史上全权负责荆州战区的关羽,就有得到刘备的充分授权,想封谁官就能封,也不用千里迢迢入川请示刘备。

    当然,诸葛瑾此刻面对的问题,和历史上关羽襄、樊之战时,给敌后诸将封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诸葛瑾为了点爆短时间内的宣传效果,是打算直接给卫开一个最低级的侯以千金市骨的,而历史上关羽并没有给“响应群盗”中的任何人爵位。

    另一方面,原本历史上关羽不能请示,是因为刘备离得太远,在汉中。而现在刘备就在襄阳。从宛城到襄阳不过三百里,这点路程都要抢时间不请示,多少有点专权了。

    要不是诸葛瑾如此受信任,换个人还真就不敢这么做。包括关羽自己,因为他是武将身份,朝廷实授的官职是卫将军,他也不好置喙给降将封侯的话题。

    只有诸葛瑾这个司徒,作为三公,名义上本就能统摄朝廷内政,他发这个话很合情合理。

    所以诸葛瑾当机立断,找来自己的主簿邓芝,帮着草拟文稿、走手续用印,给内应卫开一个关内侯的爵位,并且给个军司马的官职。

    其他两个县有主动策应的有功之人,也各有封赏。或是给金银,立刻兑现,或是给个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

    这些决定,立刻被快马送回黄忠军前,在穰城、丹水等地广为宣传,以激励人心。

    同时,也派人往鲁阳、博望那儿传播,并且派信使快马回襄阳,把情况转告刘备备案。

    仅仅一天之后,身在襄阳的刘备,得知诸葛瑾当机立断自行封出去一个关内侯,还有几个小官,以求千金市骨。

    刘备也丝毫没有介意,当着襄阳城内众文武的面笑着说:

    “这是好事,讨逆王师北上,这么快就有义士箪食壶浆喜迎,甘为内应,本就该重赏。这些许权限,子瑜身为司徒,何必请示?后续再有类似紧急封赏,让子瑜一律自行裁处便是。等南阳之战结束,再统一报备即可。”

    ……

    刘备追认了诸葛瑾措施的同时,关羽派出的精锐骑兵斥候队,也已经先后抵达了博望和鲁阳。

    开始对着城内的敌军呐喊宣扬,说穰城已被快速攻破、南阳西部各县纷纷有义士响应王师、倒戈相助。

    徐晃、蔡瑁等人,乍一听这种宣传,第一反应自然是要求将士们不许妄信谣言,不要听不要信不要传,敢妄言者军法从事。

    但是鲁阳和博望的人心,还是不免因此稍稍有点浮动。

    而仅仅几天之后,蔡瑁这边,率先就接到了另一个更大的噩耗——汝南郡方向的张飞部,已经沿着汝水逆流而上进攻,取得了相当的突破,消息都传到博望这边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