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千金市骨,事急从权,司徒就能说了算,何须请示 (第2/3页)
能出一个卫开,仇恨曹贼迁民,愿为讨逆王师内应,那么宛城、鲁阳、博望等地,是不是也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卫开?如果己方能善加利用,是不是就能更快搞定曹仁和徐晃?”
关羽越想越觉得这招可行,也就忍不住对诸葛瑾由衷地叹服:
“子瑜真是神机妙算,此前黄汉升临行时,你交代他注意利用南阳民间对曹贼的怨忿,或许能收获奇效。没想到一语成谶,穰城那边真就出了一个卫开。
后续淅县、丹水也多有当地豪族裹挟县中官吏归顺。子瑜你对人心之洞悉,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啊!如此看来,宛城、鲁阳、博望等地,要是也能出几个类似的义士,为我支党,南阳岂不是旦夕可平?”
关羽说这番话时,语气极为诚挚。毕竟诸葛瑾此前随口几句话,居然真的就歪打正着了。
以诸葛这个姓氏累积的信用,关羽当然会把这一切都当成是子瑜的神算。
当初说得那么模棱两可,也不过是因为子瑜谦虚,明明有十足的把握,却不肯把话说满。
反正此时此刻的关羽,内心是无比坚信,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卫开”冒出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
子瑜说过的话,那就是言出法随,必然会实现的!
诸葛瑾被他这番热忱到怎么泼凉水都泼不灭的期待所感,一时也有些无措了。
他连连澄清:“当初不过是我一时偶有所感,才提醒了汉升几句,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的。
云长,咱就但尽人事,各听天命。做好自己的准备,尽量造势鼓噪,力争能让敌军自乱阵脚那就最好,实在没有也是没办法的。”
关羽无比自信:“肯定还会有的!子瑜!你就说,你觉得下一个内应,是比较容易出现在宛城,还是鲁阳,还是博望?”
诸葛瑾被关羽盯着,实在没办法,心中琢磨了一会儿,只能折衷地说: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预料?我又不是神人。不过曹仁严酷,徐晃治军严谨,就算宛城等地,有对曹贼心怀怨忿的义士,怕是也难以举动。
所以最容易出问题的,多半是蔡瑁驻守的博望。蔡瑁治军本就远不如另外二将,而且其作为刘表故旧,在刘表死时却吃里扒外,如此不得人心,到了危急关头,自然也最容易遭到反噬。”
诸葛瑾也是被关羽催得没办法,才说出这么一番推论。
实际上他想的是,蔡瑁那一路相对最脆弱,而且如果张飞从汝南那边沿着汝水北进,威胁桐柏山北侧的曹军后路,那么蔡瑁这条线也是最容易被掐断的——
就算没断在蔡瑁本人这儿,只要张飞给力,也能让蔡瑁身后出现新的断点,或是至少有出现新断点的趋势。
到时候,曹军肯定会被迫慌乱撤退,己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而如果蔡瑁本人驻守的博望这个节点,再出点别的意外,那就愈发加速了这一切,锦上添花了。
诸葛瑾认为这个猜测无论准不准,好歹还有张飞那一路给他兜底,也就放心大胆这么推测了。
关羽却不知道诸葛瑾的真实想法,因为算准了卫开事件,关羽内心此刻对诸葛瑾的信赖正膨胀到最高点,所以他毫不犹豫就做出了决断。
“既然子瑜都这么看,那等汉升回军之后,我军兵力充沛,便可立刻分兵绕过宛城,直扑博望,博望很有可能会被诱出内应,到时候曹仁两条退路被断了一条,他也不可能慢吞吞拉锯撤退了,只能是轻装遁逃,我军衔尾追杀,还能再歼灭一些敌军后队。”
关羽如是阐述了一下自己的计划,这就要下达军令。
诸葛瑾没有阻止,只是稍稍给关羽再踩踩刹车,请他注意几个节奏点:
首先是一定要等黄忠回来了,己方兵力足够充沛,再这么做。因为否则的话,关羽现在就分兵,宛城城下的刘备军兵力,或许会比曹仁还弱一些,分则力弱,给曹军一个短暂的各个击破的窗口期也不好。
既然己方有把握稳赢,就一点机会都不要给敌人留,不在乎抢那么几天时间差。
其次,既然要等黄忠,诸葛瑾建议这几天再关注一下张飞那一路的动向,同时也要加强宣传攻势。
比如派出足够精锐、快速的骑兵斥候部队,绕后前往鲁阳和博望,宣扬我军已经轻取了穰城、宣扬“南阳各县百姓无不恨透了曹操迁民,王师到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
这样一来,也好动摇徐晃和蔡瑁的决心,真到了事到临头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