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93章 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93章 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第3/3页)

安分,出自建宁郡的李恢,已经积极投效了刘备和诸葛亮,帮着刘备阵营认真做事,他的家族在永昌也颇有势力,靠着李恢这条线搭上后,也积极配合刘备阵营的统治。

    所以,历史上东汉设置的南中四郡,有三个其实是不服管的,只有一个服管。

    然后,诸葛亮又大致阐述了一下那三个郡的蛮酋豪强,分别有越巂郡的高定、牂牁郡的朱褒,以及建宁郡的雍闿。

    这个答案或许会让有些看官惊讶,因为并没有孟获什么事儿——或许是因为,如今距离历史上诸葛亮平南中时,提前了足足十三四年。年轻了十几岁的孟获,还没有那么大的威望和野心。

    而且,历史上孟获一开始也是什么都不懂,脑子里也没朝廷那根弦,他这人根本就没文化不懂政治,朱褒高定这些人起来了,联络了他一起干,他就干了。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诸葛亮打过去之后,会允许孟获之类被蛊惑的部族投降,而朱褒高定那些首扯反旗的都被杀了。

    而诸葛亮说高定等人,目前就有不稳,那也绝不是冤枉他们。

    举个例子,按《三国志》和《华阳国志》记载,历史上高定在刘备刚刚打下成都、降服刘璋之后,立刻就企图在越巂郡自立了。还从越巂郡攻打蜀郡与越巂接壤的新道县(今凉山甘洛县和雅安汉源县),但是被李严击退了。

    可见高定他们几个不服刘备,是一贯以来的,并不是刘备死后才有的。只不过刘备还在的时候,他们翻不起浪来,自立本郡、攻打邻郡一两个县未果,就被刘备诏安了。

    历史上刘备入川后不久,就被曹操威胁,要打汉中之战,旷日持久,他也没精力对付高定朱褒这些家伙,才只能捏着鼻子怀柔。

    现在这些南中三郡的豪强,同样不服管,加上诸葛亮治蜀力度很大,肯定有一部分部族从贸易通商中得到了好处,愿意跟着诸葛亮干。但也有一些没喝上第一口汤,被邻居抢占了先机,他们处处被削权却没好处,就会进一步激化反抗。

    诸葛亮觉得,南中之人野蛮莽撞,服从强者。如果一味用抚,效果未必会好。

    这些蛮夷消息也不灵通,当初刘备军打刘璋那么摧枯拉朽,他们也不知道其中细节,不知道刘备军的厉害。

    所以,对于这种不开眼看世界,不读书不了解新闻的,就要亲自揍他们一顿,让他们知道刘备阵营的军事实力究竟有多厉害,跟刘璋不是一个档次的,他们才会真的害怕。

    不是诸葛亮想打他们,是他们自己消息闭塞,夜郎自大。

    最后,诸葛亮也免不了再补充一句——等南中真的平定了,从永昌郡本来就可以沿着仆水(红河)顺流而下,直扑交趾郡腹地,到时候可以海陆夹攻,快速彻底全灭士燮的余部,彻底扫清我大汉南疆的全部割据者。

    这一推演,倒是跟大半个月前,他大哥诸葛瑾说的差不多,果然兄弟俩所见略同。

    刘备听了这些分析后,对于诸葛亮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择机对南方有限用兵、以练兵拓地的想法,也算是初步理解了。

    不过,随之而来就有更多的问题,刘备想了想,便忍不住一一请教:

    “先生说南中各郡,多有可以分化瓦解的力量,那么将来如果开战,大致需要对付多少敌人、又能拉拢安抚多少地方势力?还需要我军派出多少兵马作战?耗费几何?”

    诸葛亮有备而来,胸有成竹地说:“根据我在益州一年的摸查,我军需要面对的,主要是越巂郡和牂牁郡的酋王。

    建宁郡的话,雍闿是必须要压服的。还有大约一半势力可以争取,包括李恢的家族以及他的盟友,还有一个叫孟获的年轻建宁蛮王。

    至于永昌郡,如今只是道路隔绝,才不得不与朝廷断了联系,但李恢一再向我承诺过,只要打通了越巂、建宁的道路,他可以确保永昌郡各县响应主公。

    所以,南中四郡,只要打服其中两个半,还剩一个半是可以争取过来的。我军南下,粮草也可以让南中的友军部族承担一部分,再靠速战速决的战场缴获承担一部分,如此远征的消耗也会大大减少,不至于拖垮国库。

    依我之见,最多动兵三万,花上半年时间,就能把这事儿做了。南中酷暑湿热,夏秋无法用兵,但冬春相对凉爽时则无妨。因而我计划今年冬天发起总攻,而在此之前,牂牁郡倒是相对凉爽,秋收时打过去也可。南中各郡,也可以错开一些时日平定,未必要挤在一起解决。”

    诸葛亮侃侃而谈,对南中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也做了些分析。

    看得出他这一年多里,是实打实做了功课的,并没有一味说南中酷暑湿热,至少牂牁郡在他看来就是个特例。

    毕竟在后世的江南和四川之地,还有那么多人夏天热得受不了、跑去贵州避暑呢。杭州重庆都四十多度的日子了,贵州那边普遍还二十几度。

    所以牂牁郡单独挑出来,不用刻意冬天才进攻,貌似也没什么问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