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93章 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93章 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第2/3页)

缓抽出剑刃来,仔细凝视着剑身上淬火的花纹,随后耍了几下,立刻就能听到龙吟嗡鸣之声。

    剑身的一部分,有略显湛蓝的纹路,但整柄剑并不是通体一个颜色的,一看就是见所未见的好钢。

    “果然好剑,火气炼钢所得的钢料,竟能比焦炭炼钢好那么多,可惜,如今只有犍为郡有地下直冒火气的火井,这法子却是没法推广到其余各郡了。

    以后北伐成功,恢复中原,一定要把犍为郡的火井和盐井划归朝廷直管,由少府派出属官,不能由益州的三使或是犍为太守管辖。”

    刘备一边对手中宝剑赞不绝口,一边已经想到了将来的长远之计。

    他决定把犍为郡的天然气井资源,作为朝廷直属的战略性物资来管控,将来也不许地方插手。

    这样也是避免刘备自己去长安、雒阳后,蜀中出现新的地方势力。

    毕竟蜀地本来地理上就太封闭了,以汉朝的交通通讯条件,很容易出现关门过自己日子的倾向。

    现在刘备可以靠诸葛亮治蜀,他绝对放心。但这个期限,也就是眼下这几年北伐前的备战种田期。等将来的北伐开始后,诸葛亮肯定另有大用,不会一直丢在蜀地的。

    刘备耍了几招剑法,赞赏了一会儿。很快关羽张飞也赶到了,看到了新的刀矛,果然同样兴奋不已。

    张飞抄起新蛇矛,就去院中呼啸生风地从头到尾耍了一路,谁喊他都不能停下。

    至于关羽,还是被刘备亲自严密盯防,才不得不强忍住冲动,最后只是用没受伤的手臂,单臂挥舞了几下,试试手感。

    试完之后,关羽把刀重新插回刀架,对诸葛亮拱手:“多谢先生赠刀!”

    关羽倒也没有什么恋旧之心,古代的兵器本就磨损比较严重。

    不可能跟打游戏那样,神兵利器耐久度能反复修。

    尤其关羽张飞经常征战厮杀,刀矛之类用个几年一换,已经算省的了。事实上,关羽上阵二十五年,都换了好几把刀了,也不差现在再换一把。

    哥几个试完兵器,又摩挲敲打了一番甲胄,试试甲胄的用料是否扎实。

    新鲜劲儿过了之后,刘备才让人摆上酒菜,顺便给诸葛亮接风。

    本来今天他只是想先跟诸葛亮聊聊的,也还没到饭点呢。但是诸葛亮带来这么多礼物,关羽张飞也都试了。既然人都齐了,顺便喝几杯,权当接风。

    大家都是自己人,本没有那么多虚礼讲究。

    毕竟喝完这一顿,没几天后大家就要分道扬镳了——按照诸葛瑾此前定下的计划,到时候张飞就要带兵通过信阳道、翻越桐柏山、前往汝南郡。

    在那里带领一军逆汝水北上,威胁许都,以策应刘备军对新野、宛城这边的攻势。

    诸葛亮此番带着魏延一起来,也是为了配合张飞。在诸葛瑾的计划中,翻越桐柏山北上的战事,可能需要一部分山地战部队参与,确保全军的战斗力足以适应各种战场环境。

    而眼下刘备手头最好的山地战部队,肯定是在益州。所以从汉中调魏延给张飞当副将就刚刚好,还能带一部分板楯蛮山地兵。

    诸葛亮本人,也是趁着魏延调度,顺路跟来,让魏延临时客串了他的保镖。

    接风宴上,酒过三巡,刘备便问起诸葛亮,后续两年治蜀的想法,以及他为什么想要给蜀中的驻军找点事做。

    刘备的想法很简单,他还是希望以节省钱粮、全力用于北伐为主,如果其他军事行动的收益不够大,无法做到以战养战,赚的比花的多,那就该停一停,反正目前也没什么别的诸侯能威胁到刘备,要不就是路途太远了。

    而诸葛亮来的路上,显然已经想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是此前书信里说不清楚,他才特地来当面陈情。

    于是他立刻对答如流:“主公垂询,确实切中要害。当初主公在入成都时,当着两军将士,定下过‘三年必然北伐’的盟誓,如今还剩两年。

    在下治理蜀地,也时时刻刻以这个还剩两年的期限为念,指导自己的军政民政部署,务求所经营的方略,都能在未来两年内就见效。其余见效迟缓之计,都且搁置,容将来天下大定之后再议。

    不过,未来两年里,让益州驻军适度用兵,却并不是什么劳民伤财之事,我已筹算良久,觉得可以做到劳费正等,而且让主公在两年之内,多得十万可战之兵。

    甚至主公不仅仅可以让益州刘璋留下的旧部得到编练和实战经验,还可以让荆州刘表留下的降军旧部,也趁机得到实战历练。”

    刘备点点头,并且虚扶了一下,示意诸葛亮先说说、他大致想打谁。

    诸葛亮见状,也就把他的计划叙述了一遍:刘璋被兼并后,只有益州北部各郡,实际被刘备军控制,而南边的越巂郡、牂牁郡和益州郡(后来的建宁郡),如今实际上都有不归王化的蛮夷酋王存在。

    只有最偏远的永昌郡,反而还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