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88章 祭奠郭于,商议迁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88章 祭奠郭于,商议迁都 (第3/3页)

曹操清楚这一点,所以没有再下达“坚定守住、不许后退”的命令,他只希望保住更多有生力量,允许适度地以空间换时间,避免再出现襄阳、樊城那种己方大军被敌人长期包围的情况。

    ……

    曹操回到许都后,仅仅又过了几天,祭奠郭嘉和于禁的典礼就筹备好了。

    曹操便拖着病体,亲自参加了祭拜。还让郗虑这个白手套出面,请皇帝刘协也出面,褒奖了一下这些“殉国”的文武忠臣。

    刘协当然不想出席,但是没办法,他现在完全身不由己,郗虑拨一拨,他就得动一动。

    整个典礼上,每说一句台词,刘协内心都觉得恶心,偏偏还只能忍着。

    只有回到后宫的时候,刘协确认左右无人,才能稍稍放松一下神经,跟自己最心腹的后妃悄悄埋怨几句。

    内容也无非是“连郭嘉、于禁这些老贼的心腹都战死了,看来宗伯这次讨逆,希望很大”。

    皇后伏寿听了夫君的抱怨,也只能暗暗劝他在外面别乱说话。刘协听后,只是长吁短叹,流露出了比往日更多的不甘,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纪念郭嘉和于禁的祭典很快就结束了。许都城内,确实有一些忠于曹氏的文武,因为曹操对殉国文武的厚待作秀,而变得更加卖力。

    但是同样的,因为郭嘉和于禁之死,那些对曹操阵营失去希望、或是原本就忠于汉室、只是因为曹操控制了汉室而不得不来给曹操做事的汉臣,也产生了更多的想法。

    此前曹操仗着新收刘琮的功德,自封魏公,着实诛除了一批异己,增强了许都朝廷的集权,也提升了自己的威望。

    而这次的郭、于之死,也意味着曹操过去半年里、对前线形势的粉饰和宣传,彻底被捅破了。

    不管曹操之前吹嘘他和刘备的战事,有取得多么大的歼敌战果。到了这一刻,所有人都知道襄阳和樊城丢了,刘表留下的地盘,基本被刘备接收了,曹操赖以封公爵的武功前提,也几乎不存在了。

    许都城内,一股新的暗流开始涌动。

    一开始大家也不敢说得太露骨,只是各种暗示“既然当初魏公以降服刘琮为功德、得以封公。如今刘表所遗土地兵马钱粮,尽数归了刘备,那魏公究竟何以继续为公”?

    这些话,大多传得很隐秘。一旦被许都城内的校事密探体系查到,绝对是会受到严惩的。为此曹操也确实通过酷吏满宠,杀了几个人。

    杀人之后,曹操还是不安心。他知道过完年后,刘备很可能有新的举动。

    到时候如果许都内部还潜伏有那么多立场狐疑之人,恐怕整个天下大势都要糟。

    于是新年期间,曹操也没敢多休沐放松。

    仅仅过完年初五,他就召集了在许都的主要幕僚文臣,讨论一件大事。

    被召的文官包括了荀彧、钟繇、毛玠、司马朗和司马懿。

    人到齐后,曹操也不跟自己人玩虚的,也不怕打击人心士气,直截了当抛出了自己的顾虑:

    “子孝新败,奉孝、文则殉国,襄阳、樊城皆失守。春耕之后,刘备恐怕很快便会北犯宛城。届时刘备之兵,与许都只隔一桐柏山。

    朝廷虽然还能集结起二十万兵马于河南地,但恐许都人心不稳,内有萧墙之祸,难以久守。孤欲迁都以避其锋芒,并借机整肃朝廷,诸位以为如何?”

    以荀彧为首的心腹文官们,听了曹操的这个想法,都微微有些吃惊,但很快也觉得可以理解。

    原本历史上,曹操在面对关羽进攻襄、樊时,关羽还没攻破樊城,只是水淹七军抓了于禁,曹操就考虑过迁都问题以避其锋芒。

    《三国志》原话就明明白白写的“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如今这一世,关羽可是实打实攻破了襄阳、樊城。刘备的兵力还比历史同期更强,而且拥有整个南方,天下已成二分之势,再无其他诸侯搅局。

    以刘备阵营目前的军事进展,曹操担心内部不稳,考虑迁离许都,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再说,曹操提到的迁都,并不是要放弃许都。他只是想把皇帝和那些吉祥物朝臣先弄走,他自己可以带着精锐嫡系部队在许都继续死守。

    这样的话,后续作战时的掣肘也少一些,内部隐患也能先挪开,避免里应外合。

    所以不管是荀彧还是司马懿,这两类文官在略一琢磨之后,都觉得迁都之议并不草率。

    问题的分歧,只是在于具体怎么迁、时间有多紧迫、往哪里迁、用什么借口。

    对于这些细节,荀彧和司马懿很快给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