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于禁约三事 (第2/3页)
还没把话全部说完,于禁旁边几个死忠曹操的部将便暴跳如雷了。
敌人这是打算利用能绝对封锁内外消息的优势,往忠义者头上泼脏水,让他们哪怕死了、家人都不得好报啊!太歹毒了!
其中两个脾气暴的,直接抽出刀来,就要往邓芝脖子上架。
邓芝并没有闪躲,于禁却吓了一跳,连忙喝止:“住手!你们这是嫌家人死得慢么?那就下手好了!”
被于禁当头棒喝,那俩冲动的老粗也不得不暂时忍下来。于禁也趁机借坡下驴:“且让邓先生说完,再从长计议不迟!我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家眷!”
于禁最后一句话,是对自己人说的,也算是扯了块遮羞布。
“先生倒是说说,诸葛瑾要如何才肯放弃那个陷害我军家眷的歹毒企图?”
邓芝等曹将普遍冷静下来后,才一拱手:“于将军不愧是忠义之人,我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还能矢志不渝。只可惜这忠义用错了地方,不是对陛下,对大汉,而是对曹操。
既然于将军想知道,我也不妨直说了。其实,只要于将军肯放弃突围,不再与我军为敌;而且保证后续占据襄阳期间,不残害百姓、城破之日也不破坏不放火。那司徒自然肯保证,在你们死后也不往你们尸体上泼脏水。
甚至,为了表现我军的诚意,司徒还愿意先给你们一点好处,让你们可以向证明曹操自己的忠义,将来让你们的家眷好过一些……”
邓芝这番话,已经把恩威并施用到了极致。
一方面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对于禁的要求,只是将来不许残害百姓搞破坏。
这些话于禁就算答应了,也不算背叛曹操,又能良心上过得去,他身边哪怕有死硬的部将也没法阻止。
另一方面,邓芝适时地伸出橄榄枝,表示给他们一个机会、去解决他们最担心的事情。
这种条件一提出来,于禁一方不可能不动心的。
于禁果然动容,连忙正色追问:“哦?司徒还能给我们机会、向丞相证明我们的忠义?这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吧,这种事情,如何证明?”
邓芝见对方终于上钩,这才微微一笑,然后头也不抬地遥遥朝着府库的方向一指。
他对襄阳城内的情况很熟悉,毕竟战前他就曾在刘表治下干过,所以看都不用看,就知道襄阳城的粮仓在哪。
一边指,邓芝一边用智珠在握的语气说:“自从将军中了司徒的攻心计,军心动摇以来,看似五六日内,贵军的守城意志仍然坚决,但城内的炊烟却变多了、炊烟持续的时长也变久了。
司徒早已看出,于将军这是在班门弄斧,模仿他当年唱酬量沙、多给军食的伎俩,想稳住士卒的怨怼之心。
可惜,这招便如饮鸩止渴,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贵军军粮消耗加速,原本能撑到春荒的粮食,如今能撑过正月么?
如果贵军最后粮尽而提前崩溃,消息传到曹仁耳中,岂不是会以为,你们是尚未陷入绝境,就提前不战而降?到时候你们的家眷,又会是如何下场?
但是!司徒仁慈,他也敬重矢志不渝的志士,所以愿意给于将军一个机会,派遣求援使者去汉北,找曹仁求援一次!
把于将军在襄阳期间,殚精竭虑维持士气的种种努力、面临的新困难,都通过书信传达给曹仁、徐晃,让他们知道将军守襄阳的不容易!
如此,就算曹仁不可能派来援军,他也能理解将军的苦衷。就算将来将军不敌,曹操也会知道将军尽力了,对你们家眷的残害,也就能轻一些。
若非司徒敬重义士,我军原本是不可能给你这个机会的!所以,千万别错过了。如果将军今日派出求援哨船,司徒可以命令我军战船、不在汉水河面上将其截杀!但机会仅此一次!”
邓芝转述的诸葛瑾计划,不由让于禁和其他部将,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后世混过职场的都知道,如果一个项目最后失败了,那么你曾经做过的努力,如果没有留下证据,便毫无价值,甚至都无法申辩“自己的工作量已经饱和”了。
襄阳是注定会最终失守的。
对于禁而言,他最需要的,不是守住襄阳,而是确保襄阳丢了的时候,世人能看见他做过多少努力。
正所谓“在一个注定失败的项目里,留下PPT汇报记录,比实打实做过什么事更重要”。
而现在,诸葛瑾就相当于再给他一个向曹操汇报PPT的机会。
只会做事不会吹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在越是大公司病的组织里,越是如此。而一个本就充满了虚伪、套皮和架空的朝廷,毫无疑问是世上“大公司病”最严重的组织。
看看曹家人那些提防自己人叛变的层层严刑峻法,就知道其内部的欺上瞒下、互相内耗有多严重了。
眼下诸葛瑾能卡住于禁发声的渠道,不合作的话,诸葛瑾有的是办法让于禁干了白干。
于禁一行把这个道理想明白后,终于不得不和诸葛瑾先“有限合作”一下。
于禁闷声挥退了邓芝,让人礼送他下去休息,也没再提戟阵和油锅的事儿。
然后,于禁就跟属下之人摊开了说,表示他希望抓住这个机会,跟诸葛瑾虚与委蛇一下,至少争取先把眼前的好处拿到手。
于禁还反复表示:他并不会投降,他只是先把诸葛瑾表达善意的糖衣给吃了,把里面的毒药重新吐掉。
属下部将们也都担心自己的身后名被抹黑,担心家人被株连,这种时候当然不敢反对。于是这个荒唐的决定,就得到了襄阳守军高层的一致通过。
当天晚上,于禁就写好了两封一模一样的、向曹操表忠心的求援信。
信中说他如何殚精竭虑、维持绝境中的襄阳城守军士气。还说诸葛瑾如何歹毒,想方设法攻心打击襄阳守军的意志,但他都排除万难一一破解了,损耗也很大,他自己都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所以,希望曹仁能破例增援他,别放弃他。
信的最末尾,于禁还表达了“哪怕没有外援,他也会战斗到最后一刻,与襄阳城共存亡”。
信之所以写了一式两份,也是希望分别送给曹仁和徐晃。
而这么安排的公开理由,自然是担心信使和哨船被刘备阵营的水军巡逻船截杀,所以派两拨人送求援信、安全送达的机会更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