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破邓县,围樊城 (第2/3页)
果决地抢时间,邓县守军只觉无穷无尽的压力扑面而来。
加上张飞动用的兵力是守军的十倍,守军花更多人力来跟张飞部下的弓弩手对射,那么用于盯防云梯兵和填壕兵的火力就越少。
云梯队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波折,就纷纷靠到了城墙根。
身着灌钢札甲的刀盾兵率先飞身而上,斩马剑手紧随其后,扑上城头便是一阵舍生搏命的狂砍乱剁,输死搏杀。
两军血腥绞肉,曹军仅仅只在最初几盏茶的工夫里,仗着城头人数优势,勉强压住进攻方。
不过,张飞部曲在付出最初百十人的肉搏伤亡后,靠着奋死搏杀撕开的敌军防线缺口,硬生生站稳了脚跟。
而且张飞部是对着邓县东西南三侧城墙同时猛攻,守军人力捉襟见肘。
堵住了最有威胁的两个登城点后,随着守城方预备队耗尽,原本威胁度只能排在第三、第四的登城点,却出现了崩溃。
而这种战斗,只要城墙上任何一处出现问题,整个大局就会崩盘,这是毫无疑问的。
“西城先上城了!弟兄们再加把劲!曹贼不行了!”
激战之中,张飞也是亲自擂鼓督战,并且巡视查问各处情形。当他发现自己直属督战的南城没有突破,反而是西城先突破了,便连忙让后续的预备队加紧投入,并且一边打一边呐喊扰乱敌人。
“西城已经被攻破了!城楼起火了!”
“刘表手下的弟兄们,别给曹贼卖命了,杀了督战的曹贼来投,不但保留原职还有重赏!大公子和黄老将军都被太尉重用了!”
物理层面的迅猛强攻,和心理层面的冲击,让守军人心大乱,不一会儿就演变成了全面的崩盘。
张飞的部下陆续夺取了三座城门,城内残余的数百曹军嫡系将士,也不愿再坐以待毙,开了北门四散逃跑。
张飞也不在乎这几百人的战果,只专注于先拿下全城,控稳局势,扑灭刚才混乱中曹军放的火。
到当天傍晚时分,邓县的秩序便已恢复。无数曹军撤走后留下的屋舍也被清理出来,留作刘备军的驻地。
当天晚上,张飞就让两万攻城部队全部进城驻扎,后续再有登陆部队无处扎营的,也可再往邓县安置一部分。
反正汉水北岸的桥头堡已经建立,后续无论是进攻樊城,甚至是直接攻打樊城更上游的新野,都可以沿着平原陆路进军。
曹军在汉北陆上,暂时失去了阻止刘备军推进的能力,他们只能依托唐、白河水系的阻挡,切割限制刘备军的进攻路线。
谁让曹操在汉水北岸战场的总兵力,也才十万人多一点呢。这些人,分布在从樊城到宛城的广大战区内,覆盖整个白河流域的中下游。
而刘备军规划的登陆部队有十二万。人比曹操多,士兵还比曹操精锐,装备也更好,部队集结区还更密集,曹军根本没胆子在任何一处单一战场寻求野战。
……
张飞只花了一天时间,强攻破掉邓县,给大军找到了临时驻扎地。
这个消息传到樊城城西、关羽刚扎下不久的围城营垒时,关羽也是颇感欣慰。
数年不见,三弟长进还是挺大的。之前三弟刚刚增援抵达荆北时、首战就让他佯攻襄阳立威,没能攻下。
那不过是因为襄阳确实坚固,而且兵力充足,于禁也算名将,这才让三弟没法立刻施展其锐气。
如今,把攻坚的目标换成小小邓县后,张飞的真正实力立刻就显露出来了:没有于禁这样的名将坐镇,兵力也弱,那就只要区区一天,便能破城!
“这个消息传到曹仁耳中,曹仁一定也会愈发怯战,不敢与我军争衡吧。”关羽欣慰地捋着胡子,中肯地点评道。
在他看来,攻破邓县事小,但破得如此迅速,干净利落,对敌军一定会形成不小的震慑。
感慨之余,关羽也想到战前推演时,诸葛瑾跟他谈论起的一些设想:“”如今我军强而敌军弱,敌军肯定会设法坚守拖延待变。所以要想借机打击曹军士气,让曹军外围据点的守将心寒。
就必须利用好每一次威慑曹仁的机会,逼迫曹仁做出一些见死不救的举动。如果曹仁已经见死不救了,则要大肆宣扬,或能对我军有利。”
诸葛瑾的这番话,是前几天渡河之前关照的,关羽如今还觉得言犹在耳。
而且关羽也真心觉得这个分析很有道理,这就跟当年袁绍和公孙瓒最终决战前的形势是类似的。
当年袁绍在取得幽冀战场的绝对优势后,公孙瓒就采取了拖的战术,坚守待变。但坚守待变时,如果你的核心主力只死守一个据点,对于外围周边却见死不救,那么那些外围部将便很快纷纷投降袁绍了。
诸葛瑾既然猜到了曹仁眼下因为连番大败,也不得不死守待变,那么刘备军就也能模仿当初袁绍瓦解公孙瓒的思路,至少动摇一下曹军的外围。
想到这儿,关羽也知道此番具体该如何利用三弟速破邓县的消息了。
他立刻找来高顺、陈到、关平,对他们吩咐道:“你们各分一支骑军,分别走陆路,绕过樊城,北上骚扰穰城、新野、湖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