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于禁:老子不想干了! (第2/3页)
人的幕府临时驻地,从宜城继续往北移动五十里,移到岘山北侧。这样也便于刘备军后续统一全军指挥、部署襄阳战役。
黄忠在岘山这边忙活了大半天,到这天午后,终于打扫得差不多了,可以消停下来补觉歇息一番。
也直到此刻,鱼梁洲方向,终于有关羽麾下的斥候往岘山方向搜索,跟黄忠取得了联络。
得知遇到了关羽的部曲,黄忠也不睡了,连忙亲自召见,以酒肉管待,问起鱼梁洲那边战况。
得知关羽居然歼灭曹军过半、逼得曹仁自己都北渡汉水逃回樊城了,黄忠也是慨叹不已。
“关将军之神威,吾远远不如也。请回复关将军,襄阳西、南两侧已定,我部随时可以配合关将军攻城。”
空口无凭,黄忠说完,便让随军书佐作书一封,让关羽部斥候军官持回。
……
于禁顺利把岘山大营的军队撤回襄阳城内,让襄阳城的守军增加了近万人,总数总算是逼近了四万。
这也让他对于后续持久战守城,稍稍多了一些信心。
当天晚些时候,黄忠和关羽,就各自率军向前稳扎稳打推进,先锋已经逼近了襄阳城的东门和南门。
不过,因为时间仓促,关羽和黄忠还做不到立刻在襄阳城门外不远处就直接扎营围堵。
只是有关羽和黄忠麾下的斥候骑兵,出现在城门外,而且是一沾即走的状态。
估计是在观察襄阳城的防务近况,想找找看城门、城墙、城楼等设施,有没有什么防御漏洞。护城河和羊马墙,近期维护得如何。
虽然关羽的骑兵并没有直接在城门外扎营,但这些斥候队的出现,还是让城墙上的守军,军心稍稍有点动摇。
毕竟之前于禁还试图封锁兵败的具体消息,城内除了蔡瑁等寥寥数名高层将领以外,其他中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兵,很多是不知道曹仁究竟败得多惨的。
虽然于禁麾下一部分败兵,就是从鱼梁洲战场逃回来的,知道前线的第一手情况。
但普通士兵毕竟没有全局视野,很难知道全军损失了多少袍泽。于禁治军还严,特地下了封口令,敢有妄传败战详情的,立刻便会被军法从事。
所以,直到关羽的骑兵出现,守军才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过去两天的惨败,究竟有多惨。
大家都是会算路程的,稍微一算,就估计出,最晚明天,关羽和黄忠就有可能在南门和东门外扎营围城。敌军的斥候骑兵,也会延伸到襄阳城西门。
到后天,西门外都有可能出现刘备军的营地。
这样的包围速度,城内将士说完全不怕,那是不可能的。
这一幕,也同样导致本就忧心忡忡的蔡瑁、蒯越等人,也愈发忧虑,几乎要把头发都抓掉了。
蔡瑁可是最清楚,自己只要被刘备军抓住,那绝对是十死无生的,甚至死的机会比于禁还高——于禁还有可能投降活命呢。
昨天,于禁亲自出城迎回岘山大营的守军时,蔡瑁就已经惴惴不安,找蒯越商量过一次对策了。
如今于禁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岘山大营囤积的物资,相当一部分都没来得及转移回来,只有士兵全部撤了回来。因为黄忠来得太快,为了防止资敌,于禁只能把来不及转运的东西放火尽量烧掉。
这个消息传到蔡瑁耳中,他对于襄阳城究竟能守多久,便愈发没底了。
蔡瑁比所有人都清楚,襄阳城内的军粮库存规模。
原本刘表在时,荆州大部分的钱粮是存在江陵的。襄阳这边跟江陵相比,只占一小半的量。
曹仁来襄阳后,让人分兵出城南、上岘山扎营。为了防止持久战时,岘山大营被分割包围困死,曹仁也让人转运了襄阳城内的不少军粮去岘山大营。
如今岘山大营撤军了,余粮却没能全部运回来,一部分被烧了,一部分被黄忠重新缴获。
如此一来,刘备军长期围城的军粮只会更充裕,而襄阳城内的守城军,能坚持的时间则会相应缩短。
再加上曹军刚刚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再过几天,等关羽的主力水军绕到鱼梁洲以北的汉书主航道、以修复后的鱼梁洲水寨为基地,蔡瑁是绝对没实力跟关羽争夺汉水的制河权的。
这些利空因素还不算完,更要命的是,眼下已经到了秋雨连绵、河水暴涨的季节,汉水的河面宽度也大增。关羽拥有制河权后,绝对能堵死曹军南北岸之间的联络,哪怕是夜里偷偷摸摸过河都做不到。
至少要等到冬天枯水季、汉水河道重新变窄变浅,水军弱势的一方,才有可能通过水路重新偷偷沟通襄、樊——而且还不能是大规模地运兵运粮,只能是夜里偷偷摸摸几条快船送些信、送几个要人过江。
想到这么多利空因素,蔡瑁觉得这襄阳城简直是一天都不能多待了。
……
当天深夜,蒯府。
蔡瑁再次急匆匆深夜拜访,径直找到蒯越,开门见山就问:
“异度!事急矣!我军在岘山的粮草,相当一部分都没来得及运回来,还有些甚至被黄忠缴获了!城中如今都知道关羽黄忠来得那么快,曹将军又逃了,如此人心惶惶,如何久守?
你我要是被刘备抓住,那是断无生理的,可要赶紧想个法子,脱离襄阳城这座火坑才好!咱可不能陪着于禁装什么硬骨头。”
蒯越也很无奈,面对蔡瑁催得那么急切的问计,他只能先提醒对方认清情况:
“德珪稍安勿躁!你所言,我如何不知?但曹子孝将军的军令,岂是能轻易违抗的?如今情势危急,我们若是临阵脱逃,回到樊城也会被军法从事!
就算你曾与丞相有故交,丞相也不会在这种时候、为了你而损害军法威严!”
蔡瑁当然也知道这些道理,但眼下保命最重要,哪怕有风险,他也要不择手段。
哪怕本人跑不出去,把妻妾儿女撤到后方,总没问题吧?而且曹公不是一直很喜欢把将领的家人扣在后方的么?
比如于禁等北方来的将领,他们的家人就在许都,所以于禁才不敢乱来。
蔡瑁因为是新降之人,曹操为了安抚他,为了向荆北的士人展示丞相的大度,这几个月来才一直没有迁移蔡瑁的家属。
但如果这个节骨眼上,蔡瑁主动提起,制造机会和借口北迁家人,那曹操多半也会顺水推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