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于文则坐困襄阳 (第2/3页)
让他不惜代价死战,
陈到最终也就选择了见好就收,掉头往上游而去,试图最后捞一票,能抓到于禁那就最好,抓不到也没办法。
他麾下的各艘战船上,士卒们纷纷奋力划桨撑篙摇橹,把船速尽量提到最大,这时候也不顾惜体力了。
经过小半个时辰的追击,往上游足足追出了十里地,终于看到之前那队被他们忽视的、贴着南岸朝上游而去的曹军战船。
陈到不由兴奋,大喊着鼓舞士气:“弟兄们再摇快一些!于禁就在前面!主公曾开下赏格,擒获于禁者,中郎将以上者升一级!中郎将以下者升两级!
于禁身边没多少船没多少人,这可是难得的立功良机!”
水手们听到这个好消息,也纷纷打了鸡血一样,奋起余勇,把最后的划船潜力压榨出来,快速逼了上去。
对面的曹军战船,还在奋力逃跑,但船上的士卒倒也不怯战,看到有敌军追来,纷纷跟陈到的水军放箭对射。
一时间,一队船逃,一队船追,咬得越来越紧。
于禁为了让自己的目标不太显眼,之前断后撤退时,并没有敢动用太多艨艟,所以坐的也多是以走舸为主,图的就是大江之上、混乱之际,敌人有很多目标可以追时,不会刻意选择追他。
现在最终还是暴露了,被箭雨互射,走舸缺乏上层建筑掩体的坏处就暴露了出来,他身边的亲卫也纷纷在对射中死伤,场面一度危急到了极点。
陈到眼看又杀伤了不少敌人,甚至缴获了几艘因为伤亡过多而失去了动力的敌军走舸,不由内心愈发热切,也追得更有信心了。
然而,此时两军距离襄阳城已经越来越近。
如果陈到能提前注意的话,他或许还能看到,刚才远处襄阳城的北水门已经打开,有敌军水军战船从城内杀出,顺流而下迎击而来,显然是接应于禁的。
于禁身边的亲卫一边驾船,一边奋死放箭搏杀,看到友军接应,也是燃起了求生的欲望,船速重新提到了极致。
“于将军莫慌!蔡瑁前来助你!”后面的曹军战船队,终于仗着大船之利,气势汹汹赶到战场。
来人正是八天前被高顺和关平夜袭打崩的蔡瑁。
蔡瑁那天兵败之后,丢了水寨,本人也只带了数千残兵部曲,坐小船逃离鱼梁洲水寨。
不过,因为当天其战船大多被派出去、接曹仁徐晃等将领的兵马来鱼梁洲增援,高顺奇袭时,那些船都在半道上,不在水寨中,也就避免了全部被高顺俘获的命运。
蔡瑁撤退后,辗转回到襄阳城内,重整收拢败兵,集合战船。虽然折损了至少一半多的水军战力,但依然能保住一些楼船、斗舰。
今日听说下游曹军兵败,而且似乎需要水路接应,蔡瑁也就做好了出击的准备。
只是襄阳城北水门距离战场至少十五里,不像樊城那边只隔了一条汉水的宽度、才三四里,所以蔡瑁一开始增援不及。
但此刻于禁都快逃到襄阳了,蔡瑁这点胆子还是有的,连忙全速杀出,接应救下于禁。
陈到心中不甘,还欺蔡瑁无能,冲上来试图对射威吓一阵,指望蔡瑁的部曲士气低落,不敢接战。
可惜,水军终究是技术型兵种,不比古代陆战可以指望意志决定论。
走舸和斗舰对射肯定是吃亏的,陈到的部曲士气再高,单兵装备再精良,最终也是不敌蔡瑁,陈到只能见好就收,果断撤军。
走舸轻快,斗舰笨重,蔡瑁也无法追上,便护着于禁回城不提。
不过半个时辰之后,于禁灰头土脸回到襄阳城内的原荆州牧府、兼镇南将军府。
蔡瑁见于禁兵败之际,还大剌剌地直奔幕府,心中惊疑不定。
便一边派人置了一席酒肉,给于禁压惊,一边旁敲侧击地问起今日战况:
“将军血战辛苦,不知今日与关羽鏖战,究竟……为何不见曹仁将军?”
蔡瑁的潜台词很明显,原荆州牧府兼镇南将军府,这几个月来一直是作为曹仁的幕府使用的,于禁怎么可能有资格用呢?
莫非今日鱼梁洲战场那边的情况,特别严重,曹仁都遭遇不测了?
蔡瑁几乎不敢往下想,整个人都忍不住微微哆嗦起来。
还好,于禁的下一句话,让这个软骨头稍稍挺起来了几秒,但也仅仅只是几秒。
“鱼梁洲被大水淹没,关羽趁势以水军冲杀!子孝将军被迫率军撤往樊城!你的水军为何没有在洪峰过境后立刻出城增援?
最后全靠徐公明在北岸尽心竭力派小船接应,否则今日大军怕是要遭灭顶之灾!也罢,过去的事情就不苛责了,子孝将军事急从权之下,令我全权接管汉南防务,尔等都要听我号令。”
于禁本就饥肠辘辘,疲惫至极,此刻被人质疑,哪里还能有好气?
所以他一边撕扯着一截羊腿、吨吨吨往喉咙里灌酒,一边就呵斥敲打蔡瑁,让他认清如今襄阳城里已经是谁做主了。
他在今天撤军之前,还是灰头土脸一副受气包的样子。此刻逃进了襄阳城,却是能长出一口气,又摆出了“汉南防务一把手”的架势。
这倒不是他嚣张跋扈,而是大起大落之后,本能地需要一次宣泄。
在曹仁那里受的气,在关羽那里受的折辱和惊吓,只能转头就发泄到蔡瑁头上。
反正曹仁不在了,自己又领受了一个如此危险的任务,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不作威作福一把?
至于蔡瑁这种降将,哪怕他跟丞相据说曾经有点交情,但现在是战时,曹仁说了汉南的防务由于禁全权负责。
他一日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也算是最后的疯狂了。
一旁的蔡瑁,虽然军略作战都不太行,但做人情商、察言观色还是有功底的。
所以尽管于禁说得颐指气使,他还是从于禁的话中听出了很多潜台词,不由暗暗叫糟。
“听于将军这说辞,今日朝廷大军蒙受的损失,怕是至少有十之七八了……这可如何是好?曹仁将军不会是因为于禁兵败无能,把他当弃子使唤、与襄阳城共存亡吧?
关羽、黄忠下次再攻来,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