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64章 断尾求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64章 断尾求生 (第2/3页)

前往南岸接人。考虑到后续南岸局势艰危,请子孝将军当机立断,亲回北岸镇守,或为上策。”

    曹仁看完信后,只是略一沉吟叹息,心中已经被郭嘉说服了七八分。

    确实是这个道理,自己直接徒涉硬冲回襄阳,路上被关羽干掉一大半都是不奇怪的!

    既然如此,还不如集结小船,走汉水主干流撤退,别走鱼梁洲水道了。

    因为关羽的水军,刚才是从汉水主干流绕到鱼梁洲水道北侧、再趁大水时冲回南侧的。

    所以,现在关羽还在鱼梁洲半岛南侧,他想再回到鱼梁洲半岛北侧,因为大水洪峰已经过去了,他是不可能原路返回的,船队会搁浅。

    关羽只能选择再走一次汉水干流,再绕过整个鱼梁洲半岛,那就需要大约半天的时间。

    而且大水刚退,汉水流速还是非常汹涌的,逆水行舟开船的速度只会比平时更慢,所以关羽赶到所需的时间就有可能更长。

    但是,郭嘉所说的方案,也有一个致命的弊端,曹仁这种打老了仗的宿将,一眼就能看出来,那就是退兵时撤退的里程过长,需要占用的船只会很多。

    而船只不够,需要分批摆渡的话,第一批没能上船、被留下的部队,绝对会人心惶惶。一旦关羽发现情况不对,主动发起攻势。那些被留下的军队,绝对会遭到灭顶打击,一旦人心不稳,还有可能成批投降。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郭嘉在信中才提到,劝曹仁将一部分兵力直接撤往北岸的樊城!

    鱼梁洲北岸这个点,距离樊城,其实比距离襄阳还近一些!

    因为你要回襄阳,你要逆着汉水往上游航行十几里,才能到襄阳北城的水门。

    但你去樊城,只要渡过汉水干流就行了,最多三里路。

    哪怕你直接在对岸登陆、那个登陆点并非樊城城内,那也没关系。

    只要曹军到北岸站稳了脚跟,关羽军是不可能立刻去汉水北岸登陆追杀的。

    关羽有这个胆子的话,就轮到他被在北岸以逸待劳的徐晃“半渡而击”、直接推下河了。

    不过,执行了这个补充方案后,另一点劣势,郭嘉也说得明明白白了:大军主力都撤到北岸,到时候水军余力又不足,南岸的襄阳,就再也得不到增援。

    如果不能在后续防御战中,取得决定性的反败为胜战果,那么最多半年,襄阳城就会自动被关羽围城陷落。

    偏偏曹仁又不可能现在就放弃襄阳,这毕竟是襄阳啊!城内还有那么多刘表遗留下的粮草、物资、军械没花掉呢。

    要是现在就放弃襄阳,光是这些收益,就够刘备直接趁着大胜之威反攻宛、雒等中原腹地了!许都说不定都不安全!

    而且襄阳城内,也还有那么多留守的曹军,来不及转移。

    思前想后,曹仁终于下定了决心。

    还是要听郭嘉的劝!

    至于郭嘉说到的,执行此策、保住大部分军队后,会导致襄阳后援断绝、回襄阳的人有可能困守孤城,这些都已经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了。

    曹仁扫视诸将,终于发现了于禁还有更好的用处。

    他便合上信,对于禁吩咐道:“郭奉孝来信,劝我军分兵撤退,一部分直接靠公明派来的小船,加急摆渡到北岸。少部分人马,逆流而上回襄阳城内。

    当然,眼下船不够用,没法一次性运走太多人。而且要吸引关羽注意力,还是得分兵假装走鱼梁洲水道、强行突围回襄阳。这样才能让关羽更晚发现我们的真实企图。

    我需要分出一将,执行后面两项任务,于文则,你可肯戴罪立功,带一部分兵马往西突围、并代替我守襄阳么?”

    于禁听得心惊肉跳,很快反应过来,知道曹仁这是要带着其余嫡系心腹,往北撤往樊城了。

    仗打到这步田地,汉水以南的襄阳,还有岘山大营,可能都会渐渐沦为弃子。

    除非丞相后续能在北岸打出重大的反败为胜战果,否则整个襄、樊战局将很难发生质变。

    但是,哪怕这个任务非常凶险,他作为败军之将,又有什么选择呢?

    或许在曹将军看来,鱼梁洲水道两岸的营地,被关羽淹没的时候,他于禁就已经该誓死不退,决战到底了吧。

    如今能多活一段时间,都是为了让他戴罪立功,他该有这个觉悟。

    而且,曹仁刚刚才把堵截高顺的断后任务,交给了常雕,对方也领受了。相比而言,于禁这个任务的难度和危险性还是要稍低一些,他更没办法拒绝了。

    于禁痛苦地闭上眼睛思索了一会儿,最终长叹一声:“末将定然为丞相死守襄阳!请将军以大局为重,安心撤往汉北!”

    曹仁终于松了口气,事已至此,他也不怪于禁了,而是诚恳地走上前去,稳稳拍了几下于禁的肩膀:“文则,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虽一时之误,但终究是国之栋梁,不愧忠义之名。”

    曹仁的潜台词显然是:不管你最后如何,我都会向丞相进言,给你的家人也按殉国的待遇抚恤。

    不过这些话没必要说得太明白,刚才已经跟常雕说过一次了,再跟于禁原模原样复述一遍,就显得刻意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

    把话彻底说开后,曹仁立刻开始分派部队。

    他估算了一下,把部队分成两股。

    他自己的嫡系部队,都坐上徐晃刚刚派来的小船,立刻往北渡过汉水。

    而剩下船不够暂时运不走的、需要留下拖时间牵制的,全部交给于禁。于禁的本部残余人马,也跟着于禁一起回襄阳。

    一番筹措后,花了不过一刻钟时间,首批曹仁的兵马就开始撤退。

    不过,对面的关羽和高顺,也不会毫无察觉,他们很快就会发现端倪,并且发动反攻、追击。

    ……

    刘备军方面,最早发现曹军被大水所淹后、人心惶惶打算撤退的,显然是正在与曹仁直接交战的高顺。

    高顺和曹仁的阵地,此前几天一直是贴脸争夺的状态。双方打得犬牙交错,在鱼梁洲水寨营区内各自守着一块地盘,拼死绞肉。

    所以曹军稍有动向,高顺是反应最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