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步步入坑 (第2/3页)
哪怕曹仁部在曹操麾下各军里,已经算是装备好的了。但他们最多也就是装备一下生铁打孔缀连的扎甲,用上铸铁的头盔。所用的枪矛长戟,能够以上好钢材锻打刃口。
而这一切,跟高顺军的灌钢扎甲、灌钢兵刃,依然有一代的质量差距。
不过,此战之前,曹军也不是完全没有好装备。
前几日,高顺被曹仁换家时,留在鱼梁洲水道边断后阻击、半渡而击的那些精兵;在最后撤退时,为了跑得快,往河里丢了很多灌钢扎甲,甚至还有整片式的锻钢胸甲。
曹仁夺取高顺旧营后,于禁第一天就打捞上来了一百多副优质钢甲,比曹军之前用过的所有钢甲质量都好。
尤其是那些一体锻造的胸甲,连曹军大将的鱼鳞玄甲都比不上。
曹仁自己都看着眼热,当时就选了一副原本某高顺麾下军司马穿过的整片式胸甲,亲自穿上。
穿上之后,他还在心中暗骂:刘逆真是有钱!军中一个普通军司马穿的甲胄,都比他这个丞相麾下的大将的铠甲要好!高顺麾下精锐部队里,一个曲长的铠甲,就可能跟他原本用的质量相当了!没天理啊!
要知道曹仁用的鱼鳞玄甲,那也不是凡品了,是曹操让能工巧匠反复冷锻精制的,比普通钢甲质量好得多。
曹军要花很大的本钱,选最好的材料,大量投入人工,造出来专供极少数高级将领的好货,最后却只能跟刘备军的曲长用量产型相当,这谁能甘心?
因为缴获的甲胄太好,而第一天的收获量又不大,所以当时曹仁并没有立刻想到把这批甲胄装备部队,只是发给手下部将、军官们私分一下,算是给嫡系的福利。
当时一共也就一百多副,给军中曲长以上的军官人手一副都不够,哪里能分给士兵专门组建一支部队?
不过,随着后续第二天、第三天,于禁留在后方的守营部队持续打捞,逐渐轻车熟路起来的曹军士兵,每天的收获也在倍增。
第二天就打捞到了两三百副,第三天更是突破了四百副,后续随着存货被捞掉了大半,哪怕曹军士兵越来越熟手,但收获的趋势显然会肉眼可见地放缓,这也是没办法的。
既是如此,曹仁还是舍不得收手,依然让于禁在守卫水道的同时,多花点精力打捞,能捞到多少算多少。甚至还临时想到了上类似于配重渔网的东西,刮着河床底打捞。
这事儿说来也是讽刺,“拖网渔船”这种东西,在汉末原本也是远远没有的,最初的固定式沉底捞鱼刺网,还是当年诸葛瑾刚刚遇到刘备时、为了解决广陵郡一地养不活刘备的军队,不得已拿出来的。
后来两三年内,又渐渐发展为流刺网、拖网。所以算算时间,距离最早的固定式刺网出现,已有十二年,流刺拖网也出现了至少有九年了。
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属于看过样品就知道是怎么个事儿,所以经过九年的扩散,曹操阵营的地盘上,也开始有人用了。
只是北方大江大河少,曹操的地盘又不沿海,没法利用潮汐配合流刺网捕捞,所以拖网捕渔业发展规模始终不大罢了。
今时今日,曹仁急着捞鱼梁洲水道河底的钢甲,贾诩就又给他支了个招,让士兵们临时打造了拖网。
当然,通过此法捞上来的甲胄,也并不都是质量最精良的整锻式胸甲,而是五花八门有好有坏的。
此时此刻,曹仁军中,可以配发给普通士兵的精良灌钢铠甲,也已超过五百副。
面对这种关键时刻,曹仁终于决定:集中使用这些换了新装备的精锐,一举冲垮高顺的防线!
……
经过半天的厮杀,曹军有足够的生力军轮换,高顺却没有那么多生力军,不得不左支右绌地坚持抵抗,士卒的体力也渐渐衰弱。
眼看到了午后时分,曹军又一批状态正盛的新锐士卒杀了上来。
高顺和关平,各自亲临一线,督促着士卒稳固坚守,不可懈怠。
“不要怕!曹军没什么可怕的!关将军说好了让我们再守三天,我们死守便是!少将军都在这儿,关将军肯定会跟我们里应外合的!弟兄们要有信心!”
不善言辞的高顺,也难得分析着这些鼓舞人心的道理,激励着将士们的士气。
气喘吁吁的填线钢甲兵们,操着斩马剑和灌钢长戟,勉起余力,继续奋战不休,杀退了曹军又一次冲锋,又在地上丢下了几百具曹兵的尸体。
然而,很快他们就意识到,这一次的曹军进攻不一般。
“这些曹兵怎么这么精良?原本斩马剑这样奋力一挥,直接就能把扎甲缝崩开的,怎么砍不开了?”
一群“新陷阵营”的斩马剑手,在挥砍肉搏了一阵后,很快发掘不对劲,开始有点怀疑人生,士气也稍稍低落了。
“嘶……精钢打造的长戟,居然被滑开了!呃啊!”
几个体力不支的高顺部长戟兵,原本信心满满地自以为能捅死敌人。谁知钢戟捅过去时稍稍偏斜了一点,没有刺到敌人躯干正中的位置,然后就如同“跳弹”一样偏斜滑开了。
要知道,如果是捅那些穿着用生铁甲片打孔缀连的普通铁甲的敌人,哪怕捅得不是很正,也不可能发生“跳弹式偏斜”的。
那些高顺部长戟兵一个猝不及防,兵刃滑开。
偏偏之前又奋尽了全力,打了半天本就体力不支下盘不稳,然后就直接往前失了重心、有些人还趔趄滑倒了。
对面的曹军是刚投入战斗的生力军,状态神勇,体力充沛,怎么可能错过这种良机?
顿时枪矛钝器一阵狂捅猛砸输出,就把那一小撮失足倒地的高顺部戟兵捅伤砸死。
“不好!敌人也有精良钢甲!弟兄们小心!”
“这些曹狗的甲胄,居然不比我们差!”
高顺麾下的基层军官,很快意识到问题,连连惊呼示警。
普通士卒也赶紧打起精神、调整状态奋力迎敌,才堪堪延缓了曹军的攻势。
双方的兵器水平被暂时拉平,哪怕只是在战线的一小段攻防重点上,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那也是非常深远的。
高顺的人数比曹仁少太多了,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关键是还没心理准备,哪怕奋力调整,也不免被渐渐撕开了口子。
高顺很快就敏锐地发现了问题:战场上,两座寨门附近,曹军的攻势突然就变猛了。己方以踏张弩攒射,甚至都不能伤敌,双方的肉搏换命,也打不出什么交换比优势。
虽然在战线的其他部分,自己的守卫依然还可称得上顽强,但守营这种事情,一道防线只要一两个点被突破,整条防线就失去作用了。
好在,蔡瑁留下的这座水寨,倒也不是只有一道营墙。
营垒内部,还是有不少分隔的,高顺占领此营后,也有自行加固,把一些内墙也用新挖的夯土稍稍加高堆固。
只不过,这些工事的坚固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