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9章 歪打正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59章 歪打正着 (第2/3页)

    但如果是参加过当初战前诸葛瑾主持的军议的人,就很容易听懂了。

    这里面涉及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那就是开战前,诸葛瑾吩咐西路军的黄忠,在北上进攻得手后,配合下游的关羽,做一些联动部署。

    当时诸葛瑾吩咐黄忠,一旦在襄阳上游,夺取了汉水岸边适合蓄水的低洼地带,就设法筑堰拦蓄,以备后用。

    诸葛瑾之所以这么吩咐,一来是他前世知道关羽在汉水边水淹七军,也知道汉水附近的天气、地理,在秋雨季节适合蓄水的操作,所以想先预作准备,万一能用上呢——

    当然,诸葛瑾也很清楚,时移则势异,如今这场襄樊之战,跟历史上关羽水淹七军,相差了整整十一年,天气条件都不一样,敌军的驻扎形势也不一样。

    诸葛瑾一开始,并不是直接指望淹敌军,这些水他另有妙用。

    这个妙用,是诸葛瑾让人实地观察、勘测了鱼梁洲周边的水文情况后,定下的:

    诸葛瑾发现,高顺和关平此次去偷袭鱼梁洲的时候,只有最轻型的走舸,可以驶入那条雨季才被淹没的、位于襄阳城和鱼梁洲之间的临时水道。

    当时关平也正是靠着这条水道,夜里开小船进去偷偷登陆成功的。

    但是,再大一些的船,别说斗舰了,哪怕是艨艟,都开不进这条临时水道,水太浅了,大船开进去直接就触礁或冲滩了。

    因为没法使用大船,高顺在站稳脚跟后,要想固守鱼梁洲,阻止曹仁的反扑,就会比较困难。

    刘备军水军的优势无法发挥,而鱼梁洲和襄阳主陆之间的小河附近,地势又太低洼平坦,无险可守。

    所以,当时诸葛瑾让黄忠在上游蓄点水,是想趁着雨季水势最大的时候,再把这些水放出来。如此洪峰叠加到一起,足以让汉水短时间内暴涨数丈——

    当然,也说了是“短时间”了,毕竟靠人力在上游蓄水,能有多大体量?以汉水的径流量,能确保关键时刻、连续几个时辰的大水,甚至只有一个时辰,就已经够用了。

    只要汉水水位突然暴涨,诸葛瑾就能吩咐高顺、关平提前开着大船在临时水道上游做好准备。

    等着洪峰一来、那条临时水道深度也陡然暴涨,这时候就能把艨艟斗舰直接顺流开进去,然后下碇石固定住船体。

    等洪峰一过,水位下降,这些已经冲进临时河道的大型战船,就能直接原地座沉搁浅。在河面上形成临时的城墙掩体,让高顺的营防大大加强。

    反正刘备军近年来造的都是龙骨结构的尖底大型战船,而被淘汰的老式平底楼船、斗舰库存还有很多。甚至刘琦带着一半刘表军旧部来投时,也带给了刘备军不少可以淘汰的老式战船。

    诸葛瑾直接把这些旧的大船、变成临时城墙掩体,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而且,在诸葛瑾的预期里,正因为这种洪峰持续的时间很短,所以只有我军可以用,等敌军反应过来时,想用也用不了了。

    毕竟当时蔡瑁手头也有很多楼船、斗舰,如果蔡瑁反应极快,高顺刚把大船开进临时河道座沉当要塞掩体用,蔡瑁也紧跟着有样学样,那诸葛瑾这番手脚,岂不是敌我共享了?

    以诸葛瑾的智商,是断然不能允许这种为人作嫁的情况出现的。所以他就是希望这个洪峰暴涨的持续时间短一点,确保我军这么干了之后,敌军连连想到要模仿,也来不及了。

    到时候,高顺能够稳守住鱼梁洲,就在襄阳城东门外五里扎下一颗钉子,恶心曹仁,打击曹仁和徐晃之间的联络,甚至能导致襄阳和樊城的双子城体系被卡脖子。

    曹仁只要忍不住这个恶心,不愿意被卡脖子,出城反击,那就正好着了诸葛瑾的道,把鱼梁洲变成一台绞肉机,把来攻的曹军彻底绞成血肉泥浆。

    诸葛瑾当初的第一计划,不可谓不周密。战前他跟关羽、黄忠私下里摊牌解说时,关羽和黄忠的反应也是惊为天人。

    然而,现在形势变了。

    高顺偷袭蔡瑁水寨得手,大赚了一票,这是比战前计划打得更好的地方。

    但也因为被曹仁换家,所以鱼梁洲水道的防线失守了,这是比战前计划打得更差的地方。

    因为没有河流地形可以守,再涨水用大船座沉构筑防线,也就没有意义了。

    总的来说,有得有失,但得远大于失。

    关羽觉得这点失也是完全可接受的,便问诸葛瑾是否终止蓄水计划,省得黄忠白折腾,还多生枝节。

    世上哪有纯赚的好事?实际执行相比于理想规划,能赚八赔二,已经很好了。

    可惜,关羽对这种赚的程度,已经心满意足了。但诸葛瑾却不会。

    在诸葛瑾的字典里,少赚就是赔。

    而且他自问有那么多先知先觉可以借鉴,还有那么多谋略经验可以揣摩,怎么能就此放弃?

    更何况,他内心对于“襄樊之战、水淹七军”这事儿,是有点情怀和执念的。

    加上如今正好秋雨越来越大,汉水水位确实处在上涨期,季节也合适,如果不用一次水计,那是怎么都不会甘心的。

    水计的规模可以大也可以小,条件不够就缩减一下部署规模,但总归要用一次。

    “还请云长稍安勿躁,容我从长计议。黄老将军那边,也赶工了好几日了,他千辛万苦速攻猛攻,却只让他取了山都、筑阳两个上游小县。

    要是不把上游沿岸之利充分发挥出来,黄老将军这次进攻,就算是靡费军需了。虽然现在情况有变,我还是想想个办法,把黄老将军已经做下去的事情,充分利用到极致。”

    诸葛瑾思前想后,还是不肯放弃,最终如此劝说关羽,让关羽再给他点时间。

    关羽闻言,一开始有些惊讶,也有些急躁不耐烦。

    毕竟他还等着出兵决战救儿子呢,子瑜老是在那儿踩刹车、追求尽善尽美,之前预作的准备一丁点都不想浪费。似乎有点刻意求全、专注小处而忘了大处。

    但是,诸葛瑾毕竟积累了太多的历史信用,他来到刘备阵营后,十二三年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