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5章 鏖战蔡瑁,登陆鱼梁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55章 鏖战蔡瑁,登陆鱼梁洲 (第2/3页)

为了避免坠江后直接沉底,大多不会装备铁甲,几乎清一色的皮甲。所以刘备军铁甲率更高的优势,在这种场合也不存在了。

    双方的肉搏厮杀非常公平,居高临下的一方也能赢得应有的优势。

    蔡瑁一击得手,也算是挽回了一点“荆州水军名将”的面子,证明了荆州人比北方将领,终究是有点水战指挥素质优势的。

    随着最初几艘斗舰被撞伤、接舷,也带来了高顺部足足一两千人的损失,着实让蔡瑁得意了一把——当然,这一两千人的损失,倒也不全是战死或者被俘。

    更多是战船被击毁后不得不跳入汉水躲避,随波逐流。只要后续高顺能控制战场,打捞回来,很多士卒都还有救。

    即使没法打捞,汉水的宽度不过三四百丈,这可比长江狭窄得多了。

    哪怕在江心落水,最多往岸边游两百丈远就能安全上岸。徐州和扬州出身的士兵,这点程度的游泳能力多半还是有的。

    另一边的高顺,在蒙受了这一波因为敌人变招而带来的突如其来损失后,倒也很快反应了过来。

    高顺也不敢托大,立刻虚心请教了身边的扬州籍部将,火线商讨应对之法。然后他就拿出了一条见招拆招的临时对策:

    “各船散开!掉头顺流而下不要跟蔡瑁缠斗!我们的船速度有优势,就用火箭消耗蔡瑁!”

    对于这个命令,也有个别部将发现了问题,连忙提醒:“将军!那关都尉那边的‘登陆部队’怎么办?我们一撤,还怎么保护鱼梁洲西侧的登陆水道?”

    高顺想也没想:“不急!打旗号让坦之也暂时退却,不用急着抢滩!拖到天黑再随机应变!”

    打仗哪有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下去的,高顺如今的作战计划,也是战前就跟关羽汇报过的,便是关羽也没觉得有问题。

    大家也是觉得,经过鹿门山大胜的先声夺人,蔡瑁应该会怂,不敢出水寨在汉江上迎击。

    但既然蔡瑁因为看不起北方将领的水战实力出击了,高顺也只能见招拆招应对。至于因此导致登陆被拖延推迟,也没什么好惋惜的。

    随着高顺以旗号调整了军令,各船立刻开始散开,利用刘备军战船更狭长、有龙骨结构,航速快而灵活的优势,跟蔡瑁拉开距离。

    蔡瑁在最初的接舷战碾压尝到点甜头后,还没高兴多久,就再次被弄得无比难受。

    虽然高顺的船阵显得支离破碎,四散而开,但高顺的航速优势却是非常明显的。

    蔡瑁再想大规模地打接舷战,难度一下子就提升了很多。最多只能再零敲碎打地捞到些接舷机会,却无法形成决定性的战果。

    而且,随着高顺的船队化整为零,有不少艨艟级别的中小型战船,便灵活地朝着两岸的江滩疏散。

    蔡瑁也想分兵追过去、围而歼之、各个击破,但如果蔡瑁用的也是艨艟,双方小规模接战蔡瑁根本就没有优势。

    如果想用楼船和斗舰去碾压敌人,楼船和斗舰的吃水又太深。冲到岸边江滩甚至芦苇荡里追击,铁定会搁浅甚至触礁。

    蔡瑁本人还是深谙这些水战的基本原理的,并没有做出错误冒进的指挥决策。

    然而大战之中,千头万绪一团乱麻,所有楼船、斗舰的指挥军官,也不可能人人都及时听从蔡瑁的指挥、如臂使指。

    乱战之中,还是有个别原荆州军的楼船斗舰,因为冒进而搁浅,实在是丢人至极——作为荆州本地人,居然对这附近的汉江水文情况、航道深浅都摸不透。以致出现追击中搁浅的低级错误,简直是水军之耻了。

    相比之下,高顺的军队是外地来的。哪怕也是江东兵源、水性不错,但毕竟不该懂汉水的水文情况。

    这种情况下,高顺部还能避开地理方面的坑,可见开战前的操练、准备之严密。

    而这一切,显然也要归功于参军向宠等人提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并且向一线军官充分交底。

    蔡瑁和高顺一番运动战拉扯后,蔡瑁迟迟没能打开局面,没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眼看天色渐晚,蔡瑁也不得不考虑是否要改变战术、求稳收场。

    就在这时,大约是申时末刻。蔡瑁追击渐深之际,忽然发现几条着火的艨艟,从侧翼后方的江滩芦苇荡子里冲出,朝着自己的中军楼船队冲来。

    原来,高顺的船队在刚才的游斗中逐步四散。一部分与主力失散的艨艟、走舸,都通过躲进浅水区芦苇荡里,避开了蔡瑁主力舰队的扫荡。

    随着蔡瑁往南越追越深,那部分失散的高顺部艨艟,也就渐渐从原本居于下游的劣势阵位,转而赢得了上游之利。

    这些小船里,有的还留了一部分鱼膏罐存货,刚才激战中没有用完。

    各船的基层军官们自发汇合后,合计了一下情况,便随机应变,把引火染料集中到少数船上、而让士兵接舷转移到其他船上。

    然后挑出少数水性特别好的精锐水手作为敢死之士,驾着火船顺流而下去袭扰蔡瑁,等接近敌舰点火后,就跳船撤退。

    这种攻击,并不是高顺自上而下组织的。

    都是那些指挥艨艟的曲长、屯长们根据战场形势变化,随机应变决策的。所以规模绝对不会大,效果也难以保障,却具有足够的突然性。

    原本蔡瑁居于上游、高顺在下游,蔡瑁今天也完全没提防火攻。此刻被这种自发的无法预测的火攻一搅合,顿时也手忙脚乱起来。

    高顺的敢死火船都专挑大船烧,一条艨艟只要撞中了,往往能换掉一条斗舰,或是至少把一条楼船烧得大残。

    蔡瑁仓促之间,就被烧毁了几条大舰,不由手忙脚乱,士气颇受影响。

    加上看到天色黑了,蔡瑁唯恐夜色中敌方火船悄悄逼近、到近处再点火,会愈发难以提防,只好果断选择收兵。

    “不能再追了,没想到高顺的水军也能如此油滑。刘备逆贼的战船真是灵活,这么难追上。

    我顺流而下了那么远,背后都不知道逃散藏匿了多少敌军小船,要是都摸黑过来放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