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将心比心,最难提防 (第2/3页)
为了掩饰他想给关平立功机会”这种说辞,究竟是真相,还是敌军故意散播的流言?是不是敌人故意诱导他这么想的?
诸葛瑾七真三假的烟雾弹,很快把曹仁、于禁都迷糊得云里雾里,哪怕是贾诩,也未必能看出破绽。
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诸葛瑾太了解曹仁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
不过,让曹仁相信,关羽和黄忠确实生出了不睦,确实想争功冒进,这也只是诸葛瑾计划的第一步而已。
就算信了,暂时也不会表现出什么不良影响。
眼下,曹仁就已经信了这一点,但他还没想好,具体如何利用刘备军内部的争功冒进心态。
为此,他不得不再请教贾诩:“文和,你倒是说说,既然刘备军内部争功冒进,各为己利,我军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么?”
贾诩不由皱了皱眉头,仔细想了一会儿,才审慎地说:“这些如今也只是风闻罢了,暂时没什么可利用的。主要还是得等关羽、黄忠先有举动,我们才好见招拆招。
依我之见,就算敌军抢着发动新的攻势,我军也不能处处严防死守,宁可逐次抵抗,疲敌耗敌,纵敌深入,再择机集中兵力,削弱其一部。
刘备的兵力,如今已不比我军弱太多了,如果他们拧成一股绳北上,是绝对不能与之一战的,只能继续坚守。
但如若关羽和黄忠确实互相不服、不能配合,选择分兵而进。则我军可以集结主力,待敌军有破绽可抓时,选择性击破其中一部。
对于另一部敌军,则是以少量兵力,坚壁清野拖住即可。如此方可徐徐削弱刘备,重新拉开两军的兵力,寻求最终的翻盘。
而且,如今丞相正在筹划册封魏公之事,这也已经到紧要关头了。听说陛下让钟元常起草的第一封册封魏公的诏书,已经被丞相谦辞。
想必半个月之内,这些流程就能走完。到时候,丞相要受封魏公,必然要亲自回一趟许都。这时候,我们可不能冒进。”
贾诩帮着曹仁梳理了一遍事情的时间点,曹仁也深以为然,听得频频点头。
如前所述,刘备和关羽会师的时候,曹操正在运作“趁着灭刘表的军功正在巅峰期,赶紧升为公爵”的事儿呢。
这也是大事,必然会导致曹操阵营把更多精力放在后方、内部。对应的,前线必须稍稍收敛一点。
曹仁想明白前因后果,终于定下最终方略:
“那就先看看关羽、黄忠究竟会如何冒进吧,第一阶段,我们就静观其变,节节抵抗,以收缩保存战力为要。等敌军露出破绽,果有机会,再集中兵力寻求反击!”
曹仁已经决定了,只要关羽或者黄忠,第一阶段选择的攻击目标不是太致命,自己就不去强行救了。
不自量力硬救,只会白白消耗曹军的兵力。之前于禁、徐晃两次败仗,已经丢掉了四万军队,朝廷经不起冒险了。
适当放弃不太重要的外围阵地,收缩防线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也不失为一条权宜妙计。
……
曹仁和贾诩,渐渐接受了诸葛瑾散播的流言,也相信了关羽派系和刘琦、黄忠的派系存在争功冒进的趋势。
只可惜,对面的刘备和诸葛瑾,并不能第一时间感受到敌人的中招。
随着关羽部做好了出击的准备,临战前夜,刘备找诸葛瑾私下喝酒宵夜的时候,还在闲聊担心这个问题。
“子瑜,你觉得这几天放出的风声,真起到效果了么?”
说这话的时候,刘备跟诸葛瑾同榻对坐,榻中间放着一张小几,摆着几道烤肉烤鱼,一大壶酒。刘备还亲自拿着酒壶,给诸葛瑾斟酒。斟完之后,刘备还忍不住赞叹一声,
“亏你怎么想到的,为了烘托云长贪功求战之心,居然还暗示平儿立功心切,向父亲请战,闹出这些风波。”
毫无疑问,把关平也拉进“关羽贪功冒进”这个局里,正是诸葛瑾的神来之笔。
那天接风宴上,诸葛瑾仓促应付关羽时,还没想那么细。
但是以他的智商,回头冷静下来后,夜里复盘思索了一番,很快就把白天的思路更完善了一下,有了这一招神来之笔。
面对主公的赞叹,诸葛瑾总不能说“谁让我看过史书,我知道历史上曹仁最后的一世英名,就是为了捧儿子才葬送的。所以我觉得,把云长也塑造成一个为了捧儿子不惜代价的形象,才最容易让曹仁相信”。
所以,诸葛瑾只能是笑而不语,表示山人自有妙计,主公只管看着便是。
“此计能不能成,过几天便见分晓了。我相信,第一阵的时候,曹仁不会坚决抵抗的,仲达又擅长攻坚,鹿门山必然可以轻取。
不过,等到仲达赢了第一阵,云长派坦之为主将,进攻鱼梁洲时,曹仁必然会觉得坦之是我军的软肋,从而坚决反击。到时候,便是我军破敌的良机。”
刘备抿了一口烧酒,悠然神往地叹息:“那孤就拭目以待了,相信这次一切依然能如子瑜所料,也不知后世史书,会如何记载如此神算、算必有中。”
……
次日一早,关羽的部众做好了全部出击前的准备。将士们整顿齐备,便在高顺的带领下,登船出击。
关羽亲自在宜城码头,给先锋高顺践行。
这次,他带来的五万多援军,先拨了三万人给高顺,让高顺带着攻取鹿门山。
鹿门山的曹军并不是非常多,曹军嫡系部队不足万人,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蔡瑁麾下降军。而且山寨不像城池那么难攻,以高顺的攻坚能力,给他三万人已经足够了。
再多的话,一来部队容易疲惫,后续难以留足生力军打出第二个攻击波次,会影响到继续进取鱼梁洲。
二来么,鹿门山战场的地形,也展不开那么多人,属于白白浪费。
当然,关羽在部署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小细节,跟诸葛瑾战前粗略估计的推演不太一样——关羽虽然也打定了主意,让高顺主攻第一战,再让儿子关平有机会表现第二战,以勾引敌人到时候反击。
但是,关羽并没有如诸葛瑾所料的那样、让关平在第一战时直接打酱油。而是让关平现在就跟着高顺学习,在攻打鹿门山的时候,就作为高顺的副将多历练历练,热热身。
当然,为了防止被人说自己护短、提携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