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说关羽争功,天下人都会信 (第3/3页)
在哪一边更沉不住气,敢出兵反击、试图维持其对汉水航道的控制权。只要曹仁出来了,我军就又能捞到野战破敌的战机了——
我有一句话,必须说在前头。此策的要点之一,就是假装我军内部派系林立、将帅不和,以至于分兵力弱。所以,曹仁最后觉得你俩谁是软柿子、出兵捏谁,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关键就是看云长和黄老将军,哪一路打得势头更猛、更有威胁、更显得孤军深入,曹仁就更有可能针对他。所以,究竟最后的诱敌迫战之功,是云长的部曲收获,还是又被黄老将军和霍校尉收获,就要各凭你们自己本事了。”
关羽急着求战立功,给手下人争升官封爵的机会,才促成了诸葛瑾稍稍行险,提前把这份卡脖子的进攻计划稍作修改、然后拿出来。
按照诸葛瑾原本的计划,没必要搞什么分头行动摊薄己方兵力,完全可以慢慢来一步步打,也不赶时间。
所以,既然现在这个计划调整,是被关羽逼的,关羽当然也要拿出点诚意来。
这个诚意,就是诸葛瑾不包他能捞到野战的机会。
这得看你自己的表现,关羽和黄忠公平竞赛,谁打得更孤军深入,看上去更嚣张更狂更有威胁,曹仁就更有可能集中兵力反击他。
诸葛瑾这番话,如果被别人听到了,或许还有可能觉得“这是领导不够扶持偏袒我”。
但是听到关羽耳朵里,以他的傲气,哪里会在乎诸葛瑾是否偏袒他?
关羽最喜欢用实力说话了,就好比如果让他这种人去高考,他是绝对不屑于当保送生的。
“司徒此策,甚合我意!司徒已经给咱指了明路了,后续要是抢不到头功,那是咱自己技不如人,还有什么好怨的!”
关羽立刻当众表态,表示他完全不需要偏袒,就跟黄忠公平竞争好了。
一边说着,关羽一边又转向高顺,随口吩咐:“仲达!你也听见了,司徒发话了,看看究竟是黄汉升先攻下筑阳县,还是你先拿下鹿门山,可不要给我们徐扬军丢人!
要是还让黄汉升占了先,那咱也无话可说,只能说大哥慧眼识人,黄汉升那安南将军封得值!”
高顺向来沉默寡言,不喜欢多哔哔,不过关羽这样给他压任务了,他当然不会含糊,立刻对着关羽一拱手,又到刘备、诸葛瑾面前正式领受了任务。
刘备看了诸葛瑾一眼,确认子瑜神色无异,刘备也就琢磨过味儿了,知道子瑜这是又用激将法了,让新来归的荆州军和徐扬军争功。
既然如此,刘备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他就顺水推舟道:“仲达已经是平南将军了,此番荆州之战,若能多立功勋,破敌在先,到时候论功行赏,便是四镇之位,也不是不能表奏天子。”
当初刘备被表为太尉时,曾经表奏普涨过一轮手下将领的官职。不过当时因为下面的将领,与关张赵甘太史等五虎上将差距较远,所以刘备没有表四镇将军,也空出了几个四征将军的位置。
如今又几年过去了,又到了曹刘之间激战之年,要争夺整个荆州的控制权。这节骨眼上,当然是立功封赏的大好时机,刘备肯定准备拿出几个四镇将军的位置,作为彩头。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率先攻破一座鹿门山大寨,这点功劳肯定是不够的。
但只要高顺、陈到、关平等人能一直立功,整个战役持续期间表现一直好,最后自然有升迁的机会。
高顺听了之后,虽然没说什么,内心却是坚定无比:这次一定要以比黄忠拿下上游二县更快的速度,先拿下鹿门山大寨,甚至逆流直逼鱼梁洲!
“主公尽管放心,末将定不辱命!”高顺声音坚定,果决地领受了任务。
一旁的诸葛瑾,看他这幅跃跃欲试的样子,也恰到好处地踩了一下刹车:
“仲达不要急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日你们才刚到宜城,且休整两三日,适应一下水土、恢复舟车劳顿再说。
再说,我军也需要时间散播流言、让敌人知道我军内部将帅不和不是么。否则,他们怎么会相信你是为了争功而轻敌冒进?
另外我还会给你配备向导,助你尽快取得进展。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鹿门山之前曾是水镜先生和庞德公隐居授业之地,在襄阳广收门生。
所以水镜先生的弟子,多熟悉当地地形。本来最好的随军参赞人选,是徐元直,不过元直这几个月都在联络刘琦公子、安抚荆州军诸将,这次就让他继续随同黄老将军出战了。
武昌县令向朗,也曾是水镜先生弟子,他虽然不太通军略战策,但我会让他派人给仲达当向导的。”
向朗当年是跟随徐庶一起,从司马徽来投刘备的,这几年一直没什么表现机会。加上他是文官,升得也就不快,只能做些领地建设类的工作。
不过,武昌县毕竟是刘备治所所在,就像江夏郡太守顾雍,是额外高配的。武昌县的县令,也绝不仅仅是一个县令,拿到外面偏远郡,基本能顶得上郡里的副职了。
反正诸葛瑾也没指望对方给高顺出什么奇谋,只是带带路,规划一下具体的攻山路线、夺营计划,已经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