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46章 一打败仗,全是漏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46章 一打败仗,全是漏洞 (第2/3页)

操名声好不好,刘备的人都会反对他、跟他一直打下去。

    而曹操自己的地盘,更重要的是严酷、有效的统治,而不是名声。

    比如,只要历史上曹魏后来的“错役法”等制度实施完善,把军队将士的家属,作为人质扣着。

    前线将士就算心里再不服曹家,也不敢在战局不利时,轻易投降敌人的。

    乱世用重典见效快嘛,要什么仁义道德,直接法家之治高效整合,见效多么的短平快?

    这种情况下,曹操更在乎“威”,而不是“名”。

    而强行借机封公爵,引诱反对者冒头并诛杀,正是一种“以名换威”的高效举措。

    既然名已经恶了,那就恶到底,一条道走到黑,拿名换其他更高效的东西!

    或许,这也是天下从“三国”演化为“两强对峙”格局后,对曹操心态最大的影响吧。

    刘备在追求“每与操相反”,极致追求正统性和名德。

    而曹操也在不由自主追求“每与备相反”,反正求名求不过刘备了,索性求点实际的。

    “此事,确实要加快筹谋了。仲达,你就回一趟许都,代表孤向文若暗示此事,督促他尽快办妥——定要在刘备和孤相持于荆襄的这段时间内,办妥!”

    司马懿闻言,内心也是颇感狂喜。

    眼下正面战场,丞相面对强敌,也难以再取得决定性的大功。自己留在前方,出谋划策立功的机会也会少很多。

    但如果能暂时回许都,先处理那些劝进的事情,那可就容易出彩得多了。

    不过,司马懿还是很了解朝中几大重臣的,他在看人方面,揣摩得很细。他也知道,这事儿荀彧未必肯配合。

    所以他小心翼翼地向曹操请示:“属下位卑权轻,若是荀令君不愿推行,不知……”

    曹操眉头一皱,果然对司马懿生出了嫌弃之心。

    他压根儿没想过,荀彧还会在这种事情上反对他。

    “文若与孤知交近二十载,岂会不如孤意!休要胡思乱想!”曹操下意识就先骂了司马懿一句,但仔细想想,又有点多疑心虚,最后还是低声补充,

    “若真有变故,此事便交给侍中郗虑来主持!绕过尚书令!陛下升赏赐爵,何时非要尚书令点头了,有侍中也是一样的!”

    曹操也知道,如果真有那一天,绕过尚书令法理上确实不太好看。

    但这种乱世,哪有事事处处那么讲“程序正义”的,事急从权是必须的。

    司马懿得了曹操首肯,自然是暗暗得意,这次,终于有机会进一步表现自己了。

    ……

    话分两头。

    且说曹操派出司马懿、从宛城暂时回一趟颍川许都,去大后方遮掩“于禁兵败”的坏消息,

    顺便大肆鼓吹之前夺取南阳、襄阳、上庸的功绩,帮着曹操运作封魏公的事宜。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去运作,没有一两个月是不可能有眉目的。

    另一方面,被曹操派去樊城方向的郭嘉,在经过数日安车蒲轮的转移后,终于拖着病体,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郭嘉此来,也给徐晃又带了一些援军。一方面是要弥补汉南战场、于禁惨败后的损失。

    同时,也要确保徐晃在上庸方向,尽快搞定一切,消除襄阳曹军的上游侧翼威胁,

    然后尽快回师,跟曹仁、于禁合兵一处,应对即将到来的敌方关羽援军。

    然而,最近世事似乎总不如曹操之意。

    郭嘉刚到樊城,就听说徐晃在上庸前线,似乎进展也不太顺利。

    这一点让郭嘉颇为惊讶,他最近久病缠身,过问军务较少,便连忙逮着原本给徐晃打辅助、如今留守樊城的满宠,详细追问:

    “徐将军颇擅攻坚、进兵果决,为何会在上庸余赘之地迁延日月?听说上庸的守将,不是一无名下将霍峻么?”

    满宠也很无奈,只好如实相告:“战前,谁人会看得起那霍峻呢?但偏偏这霍峻还挺敢求战。

    当初徐将军刚刚略定襄阳上游的沿汉四县,打算继续进兵,经武当、折入庸水,平定房陵,随后将上庸诸县分而破之。

    谁知那霍峻,竟敢主动出击,不守房陵、上庸,而是以其兵前出至武当,在武当这等泥沼汙滥之地与徐将军鏖战。

    徐将军花费了不少时日,才将武当拿下。如今霍峻领残部徐徐退却、步步为营,层层坚守。

    却不知徐将军究竟要花多少时日,才能克尽全功。我等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帮徐将军守好樊城、新野,拭目以待了。”

    郭嘉听了满宠的转述,内心却并不能安定,反而升起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霍峻兵不满万,却敢主动突前扼守武当?莫非有诈?据我所知,武当小县,不是地处一片泥沼之间么?

    霍峻放弃山险之地,前据泥淖,只为阻断汉水、防止上庸诸县被各个击破,这其中的得失利弊取舍,实在不合兵法正道。孙子曰,包原隰险阻而屯兵者,此兵家之大忌也。

    霍峻故意如此,难道是在诱敌疲敌?”

    郭嘉毕竟还是曹操麾下、对于军略细节掌握最精妙的谋士,他亲自过问之后,很快看出这里面有问题。

    他琢磨了一番后,也很快想到该如何给徐晃查漏补缺、提醒徐晃某些要避免的注意事项。

    但是,这一切似乎已经有点晚了。

    ……

    时间线且回溯到郭嘉前往樊城之前、同时也是于禁尚未在当阳兵败的六月初十。

    视野也且从江汉平原、平移到汉水中上游的上庸地界。

    毕竟当初,于禁和徐晃,是前后脚分别得了曹仁的命令,一个负责汉南战场,一个负责汉北战场,一个南下,一个西进,各有使命。

    所以,这两条战线上,曹军也是并行操作的。最终的胜败,也差不多会在前后脚的工夫见分晓。

    奉曹仁之命前往接收上庸的徐晃,这天刚刚从襄阳上游的郧县、筑阳县逆流而上、经过多日行军,来到了被霍峻控制的武当县。

    武当县这地方,严格来说,不属于上庸地界,而是属于南阳郡的。

    这里是南阳郡最西南角的一个县城,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十堰丹江口。

    后世著名的武当山,当然也位于如今的武当县境内。但武当县的县城,却并不是筑在险峻的山上——

    汉末的时候,武当山上根本就没人,当时道门也还没光大,连张鲁都还是被消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