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一坑刚填,又开一坑 (第2/3页)
班如今年纪还小,尚未及冠,他未必看得清这背后的利益。蹋顿已经年过三旬,多半是看得出的。
但田畴也不怕蹋顿因为看穿这一点、就拒绝响应号召。因为蹋顿如果不响应的话,楼班就响应了,到时候这种置换部民的好处全部被楼班占去,蹋顿也会担心自己在三郡乌桓中如今稳居第一的位置是否有动摇。
蹋顿是当年三郡乌桓共主丘力居的侄儿,而楼班是丘力居的亲儿子。只是当年丘力居死时,楼班还太年幼,没法服众,各部就暂时尊奉蹋顿为首。如今楼班即将及冠,乌桓内部的争权还是有可能复萌的。
这种乌桓内部有利益争斗、互相卷的环境,永远是汉人朝廷最乐意看见的。
就算蹋顿看穿了也没用,他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所以最后,在短短几天的紧急斡旋后,蹋顿和楼班只能是双双选择了响应朝廷号召。他们也各自在手下公推了一些可以信赖的人才,去给赵云助战,并且接收剩余的速仆延部民。
最终,楼班部推出的带兵将领和接收者,就是当初楼班部出使渔阳、跟朝廷谈边市榷场的那个正使乌苏。
蹋顿部也不甘示弱,推出了乌苏的堂兄乌延。这俩人各自带了两三千乌桓骑兵给赵云助战。
作为交易条件,田畴也把赵云迫降的一半速仆延部民分给楼班、蹋顿直辖。另外留下一半,再拆分为二,分别交给乌延和乌苏统领。
毕竟将来乌延和乌苏的作战后勤就要自筹了,给他们各自留四五千帐部民负责放牧提供牛羊和乳制品,才能养活这两千骑兵。
如此一来,速仆延部的遗产,算是被拆分得四分五裂,“逐级控股”,掺沙子把肉眼可见的隐患全部扑灭。
……
整个速仆延部遗产的拆分和掺沙子,自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去完成、消化。
不过眼下赵云也不用等一切工作都做完、再推进下一步的战事,他没那么多时间。
所以,他其实也就等了七八天。等乌延、乌苏兄弟带着四五千乌桓骑兵增援到位、宣誓愿意听命于他、助战攻打公孙度后,赵云就重新开始了正面的军事推进。
十一月初二,也是速仆延被赵云斩杀后第八天。
赵云的骑兵,沿着乌辽水稳扎稳打向东推进,终于从乌辽水汇入渝水,随后逼近了公孙度军掌握的辽东门户昌黎。
八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但考虑到这段时间里,赵云还要解决稳固后路、斡旋整合胡人、联络蹋顿和楼班谈判将来的草原势力范围划分、稳住各方势力,这个速度已经算非常快了。
好在赵云是从乌辽水、渝水上游的方向,从长城关外迂回来袭的,而草原上各部平时也不会互通消息,所以公孙度军直到赵云打到昌黎附近时,才得到示警。
公孙度军的松懈,也是情有可原。自古以来,辽西打辽东都是走辽西走廊的,谁会想到有人走关外草原打过来呢?
而且如今是十一月初了,以公孙度军对关内汉人后勤能力的理解,他们也真没想到这么大冷天的居然有人来偷袭。
如此算来,赵云此前暂缓推进的决定,也完全没耽误事儿。
初二这天一早,赵云带着一万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