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我阿美自有国情在 (第3/3页)
……
”
这些都是未来耳熟能详的名校。
而在20世纪初,它们还是那么的年轻、朝气蓬勃。
总体上,这个时代还没有到比烂的程度。
韦尔蒂轻笑,
“算了~算了~不说这个。”
他又埋头和古德曼忙去了。
陆时问马克·吐温:“克莱门先生,你找我来是想讨论戏剧?”
马克·吐温点头,
“是的。最近,我在考虑把《百万英镑》改编成剧本,这部中篇非常受欢迎。”
《百万英镑》是这个时代的爽文,
主角亨利一穷二白,兜比脸还干净,
他恰巧获得一张价值一百万英镑的特别版钞票(现实里不存在),虽然一个月后钞票还是要还给主人,但他靠着钞票投资,成了真正的百万富翁并迎娶白富美,
而且,白富美的父亲正是百万英镑钞票的所有者。
里面有段剧情,
亨利第一次使用巨额钞票是在小饭馆,
酒吧招待见他衣衫褴褛便态度冷淡,但看到那张传奇般的纸币后,立即阿谀奉承,不敢收钱不说,还借钱给亨利花。
这是妥妥的装X打脸。
当然,搁现代,这种套路连小白文都不会用,
但放在20世纪初就是暴杀。
有趣的是,马克·吐温甚至还写过穿越文——
《康涅狄格美国佬在亚瑟王朝》。
故事里,美国人汉克·摩根穿越回亚瑟王朝时期,人挡杀人、佛挡杀佛,顺便和梅林搅基。
穿越+装X打脸,
属于是爽文界的祖师爷了。
陆时好奇道:“在改编剧本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马克·吐温回答:“虽然这么说有些不谦虚,但必须承认的是,我是一个擅长用幽默讽刺的人。可这种幽默放在戏剧上,效果差很多。远远不如《是!首相》。”
那肯定是比不了的,
《是!首相》毕竟是现代电视剧,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艺作品属于降维打击。
陆时沉吟,
“其实,没必要强求两者一致。美式幽默和英式幽默本就不同。”
美式幽默?
英式幽默?
马克·吐温有点儿懵。
倒不是说他察觉不出两国文化正在分流,否则他也不会在自己的作品里强调“美国梦”,
他只是没想到,陆时竟然将这个话用结论的语气说出来。
很显然,在陆时的心中,幽默文学已成体系。
马克·吐温坐直身体,
“陆教授,能请你说说区别吗?”
“啊这……”
陆时陷入沉思,
良久,他说:“多民族导致美式幽默相对开放、直白,那种感觉就像……不正经地做正经事,所以,笑点通常是‘傻’这个字。就比如……”
他开始模仿某位名人,
“
没有人,
比我,
更懂,
美国。
”
众人先是安静。
随后,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狂笑不止。
陆时继续道:“再说英国那边。看过《是!首相》的就会发现,汉弗莱爵士特别喜欢正经地做不正经的事。所以,比起美式幽默的‘傻’,其笑点是‘坏’。”
马克·吐温缓缓道:“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陆时说:“所以,《百万英镑》要想改编成戏剧,一定要加快剧情节奏,同时,表演要更外放。”
简而言之,一个字——
爽!
马克·吐温有些迟疑道:“可《百万英镑》的节奏已经很快了。还要怎么加快啊?”
陆时嘴角勾起,
“简单得很,第一幕,五分钟内就引出冲突;十分钟内就要有亨利在饭馆装X打……坑蒙拐骗的片段。”
“啊?”
马克·吐温懵了,
“这能看?”
陆时笑,
“当然可以。”
十分钟都够演五段龙王归来了。
他拿来纸笔,几分钟就按照《百万英镑》的剧情粗略地写好了片段,
“你觉得如何?”
包括古德曼和韦尔蒂,几个美国人都凑了过来。
他们看完后,一时间都没说话。
片刻后,
“爽!”
欧·亨利低声道:“这剧情,爽飞了!”
马克·吐温也赞同地说:“确实,看着就有种爽快感。但是放到英国,会被当成小丑剧吧?”
他想了想,又道:“没办法,幽默方式不同,我阿美自由国情在。”
老哥也会说这句话了。
但这么说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若是丘吉尔或沃德豪斯,看到这个片段必然会满脸不屑,
两人说不定会想:“我们的喜剧,尽量不要情感外露,不要浮夸的表情,不要学美国人,幽默就是要像我们一样高冷。”
不过,
“爱德华国王说不定会喜欢这种。”
陆时如是说。
马克·吐温惊讶,
“爱德华国王是那种人?”
陆时没再聊这个话题,转而道:“总之,我认为这种写法更合适。”
马克·吐温想了想,
“你能再深入地讲一讲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