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乡党,番薯大炮 (第3/3页)
陆淇突然想到,大明朝中后期党争愈演愈烈,把国力无端浪费在内耗中,许多党派都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比如齐楚浙党。
“万岁爷,一个官员出了事,同乡的官员们就纷纷施以援手,而哪个官员登上高位,能不提携同乡吗?”刘瑾问道。
朱厚照拧起眉毛,弘治帝教导他,要防止下面的官员结党营私。可现在一看,这不就是在结党?
“如此还不止,倘若让他们回故乡做官,一旦有什么事,这些人会向着朝廷还是向着自己的乡民?”刘瑾继续问道。
这个刘瑾,真是把读圣贤书的文人们想得太坏了,陆淇不禁抬头看了他一眼。
刘瑾察觉到陆淇的目光,还以为得到了陆侍读的鼓励,挺挺胸膛继续说道:
“万岁,依老奴看呐,不妨让以后的文人都不许在自己籍贯就任才好呢。”
朱厚照看向陆淇:“陆侍读怎么看?”
刘瑾也很期待地看向陆淇。
他没读过什么书,只些许认识几个字,平时也只是把民间的小玩意偷偷呈给朱厚照,以求恩赏罢了。
今天这些话,却让他产生了“自己不止能伺候人,在朝局上或许也有些才能”的想法。
陆淇是先皇钦点的聪明人,刘瑾便分外渴望获得陆淇的认同。
陆淇捻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洪武朝曾出过一桩南北榜案,而后朝廷南北分榜取士,乡党便多了起来。”
南北榜案,是明太祖朱元璋治下,洪武三十年的事了。当时朝廷举行科举殿试,由南人主持,放榜时录取的五十一名学子中,竟然连一名北人也没有。
明太祖下令重新审阅卷子,呈上来的北人卷子却写得粗糙简陋,遂有人举报考官偏袒南人,故意把北人不好的卷子给皇帝看。
明太祖而后大怒,将考官处理后亲自主持科举。
当时的南方富庶,北方经历战乱人才凋敝,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当时南人与北人科举的水平有些差距,明太祖这个做法很好地保持了朝廷上的南北平衡。
但这也促成了大明南北分榜的科举局面,因为进身之阶与乡土有关,官场上的乡党关系就愈演愈烈,分榜制度又成为了后来大明党争的温床。
“末将以为,刘公公的这个主意不错,只是倘若都不在自己籍贯就任,今后出士子的省份只怕不好安排。
不如就让今后文官七品以上者,不得在籍贯所在本省就任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