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追击,得胜回师 (第3/3页)
陆淇一一看去,有不少熟悉的面孔:陆氏族人挤在角落,陆太公满面红光地招着手;王氏族人站在里侧,脱去官服的王长运正带着儿孙朝船上施礼。
还有拿着酒葫芦的齐茗,还有捧着灯笼的陈银儿,还有许多许多。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包含了自豪、肯定、憧憬、依赖等等复数感情的笑容。
或许是被这些笑容所感染,做了一夜噩梦的陆淇,眉头也逐渐舒展开,对于书本上曾经读过的戚继光的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旁边的谷公公听见,若有所思地移开了视线。
下了船一番繁文缛节道贺见礼,喝了庆功酒、吃了百姓送来的糕饼和果子,陆淇随着官吏们回到了衙门里。
“陆贤弟!”吴知县的脸色好了不少,已经能不靠人扶站起来了,他此时紧紧握住陆淇的手,两眼放光。
“陆贤弟实乃文武全才,此番剿寇建功,多亏了陆贤弟鼎力支持,才能这么顺利。来!愚兄以茶代酒,敬贤弟一杯!”
陆淇赶忙也拿起茶盏来:“大人谬赞,某愧不敢当。”
喝罢茶,吴知县正想让陆淇讲讲战事的细节,却听见堂外传来郑佥事和谷公公的争吵声。
“傅国那厮乃是郑佥事亲点的先锋,如今他倒了,又牵出吃空饷的丑事来,郑佥事怎的不认亲信,还把冒进之过推到咱家身上?”
“瞧公公说的,这冒进之过自然是傅国那厮造出来的,岂能与您有关?
可郑某与他不过同属江浙都指挥使司下,率领涌川府下辖诸卫所军兵,怎么能称他是我的亲信呢?”
看来是大战结束,两人在互相甩锅,吴知县听罢连忙让陆淇搀扶着转到后院里去,他可不愿沾染上这些是非。
自古监军与主将便难以和睦,何况一个武将一个太监。
而这次的事情又太大了,倭寇攻城、边将资敌,这如何让人不去想当年张士诚、方国珍之事?
这些年傅国为了打通上下关系,可是下过力气的,江浙卫所兵卒武备颓废,吃空饷私役耕田。如此得来的好处,他们谁没沾过嘴呢?
如今朝廷必然要有一个顶罪的,两人干脆分别上书,不约而同地把倭寇的战斗力往死里吹,只恨不得说他们都是超级赛亚人,才能在大明眼皮底下来去自如。
不是我太菜,都怪敌人太强啊!
既然他们如此强悍,那是怎么被陆淇烧个精光的呢?
两人干脆连同陆淇一起吹,正好有个十三岁中秀才的名头,被他俩吹成了野有遗贤、周郎再世,恨不得把陆淇推出去做一堵挡风墙,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才好。
但此时,陆淇还不知道这一切。
江堤上排开了数艘单桅船,堤上家人仆从来回搬运行李,齐茗向陆淇行礼道:
“不劳相送,小弟这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