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0章 小红袄与叫破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0章 小红袄与叫破天 (第2/3页)

的大圆鼓不一样,薄薄的、扁扁的,就像大盘子那么大。扁鼓的周围还系着红绸带或红色的中国结。

    他们的节目都不大,多是独幕小段子,演员最多三四个,蹦蹦跳跳的很欢快的。鼓点时缓时急,演员的腰肢扭动幅度很大,动作也很夸张。

    长的曲调更有点儿特别,很有点儿拉魂腔的味儿。他们经常演出的也就是这样的几个节目:《孟姜女哭长城》、《两小口百渡》、《赶庙会》、《想女婿》、《挑花灯》。

    内容不是多奇巧,但手法多采取误会,所以显得诙谐又风趣。当两小口因为事情发生斗嘴时,哪一种风趣就会引得大家拍手叫好。

    当小姐对着镜子思情郎时,小伙子们又会大喊大叫。

    那天,不少小伙子们的眼睛都瞪得大大地一直瞪着“小红袄”,一个个都恨不得一口把她吞进自己的肚子里去。

    这天中午的花鼓表演的很成功,都快要出工的时候了,大家都还不让人家戏班子收场走人。几个生产队长见大伙儿都非常喜欢,便聚在一起商量着准备再留他们表演一个晚上,大家听了也都非常高兴。

    下午,社员们干活也都格外有劲了。

    因为是一个小剧团,因此,大队里也就不搭舞台了。那天晚上,大队里提前派人在操场上面高高地挂起了一盏一百瓦的大灯泡,把整个场地找的如同大白天一样,大家都说它是一个小太阳。

    晚上演的节目还是中午演过的那些,其实大家的目的不是为了看戏,而是为了看“小红袄”和“叫破天”这两个主角了。

    那个叫“叫破天”的小伙子很健谈,人也挺风趣的。

    肖朝阳从他的嘴里得知“小红袄”已经十九岁了,是他的姐姐。他们的这个戏班子是两家联合组成的。从种完小麦出来已经很久时间了。

    他们的家住在凤阳城东面十里处的乡下。整个村子里不到五百个人,却有十几个戏班子。这些演唱的戏班子一道东线的时间就出来,到各地去演出。

    “这就是一种我们谋生的手段。我们自己喜欢说这是一种‘要饭生意’,就是出来混口饭吃的意思。”叫破天这样对肖朝阳说的。

    他还说他们之所以在这个季节里出来,一来能给家里节省不少粮食,二来还能赚些钱回去。班主把筹集到的粮食拿到集市上去卖掉,换成钱,然后再把钱分给大家。

    快到春节的时候,就一起回老家。等过了年就再出来,一直道春耕大忙季节了再回去。

    那叫破天还说,凤阳坐落在安徽东北部的淮河南岸,距离朝阳大队虽然不是老远老远的,但也不是很近了。

    叫破天还说,他们那里几乎家家都有演戏的班子、演员。演唱部分季节和场合,只要喜欢,打谷场上,田头地角,随时随地都能敲打说唱,倒是非常热闹有趣的。

    至于戏班子里的另一个主角“小红袄”,被大队里安排到了肖老六的家里,跟他女儿肖梅住在一起。

    肖梅那年十七岁,他哥哥肖光明二十岁。肖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