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二章 丢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百零二章 丢了 (第1/3页)

    第二天。

    刑部侍郎亲自来到县衙,要求提审杨府众人。理由是郭自达手中没有任何诏令,他又位卑职小,根本没有能力关押和权力杨家的人。

    郭自达只是拖病不出,连见都不见。

    那位年老的侍郎大人气得跳脚,脸色铁青地在县衙门前骂了半晌,可却也没有人理会,只能欣欣然败兴而归。

    白日里,百官早就将这件事情已经私底下传来。

    也多亏郭家武将出身,除了郭自达之外只有一些偏门旁族的子弟在朝中任职,也都是一些冷门的官职,根本不在京城,那些文官们拿郭家也没有办法。

    但是参奏郭自达的奏折,就像雪片一样落到了老皇帝的案头上。

    然后当天夜里禁军就将这位侍郎大人的府邸直接抄家,没有理由,没有诏书,没有解释。

    白天的那些官员得到消息时,侍郎的府邸早就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些女眷被关在后院里单独看押,不允许任何人接近。

    许多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是掩面长叹,不知所措。

    其实侍郎大人去县衙要人的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次试探,是百官对皇帝态度的试探,看对方是打算如何处置杨家,处置杨相以及处置杨相的那些门生弟子。

    他们没想到老皇帝的行为反常的极端,几乎是不留任何情面的就将找事的官员抓捕下狱,还将全家都进行看押。

    一些胆小的官员纷纷闭了嘴巴,他们或者是小派党羽,或者根本就是墙头草,根本没有主见。虽然跟杨党暧昧,却也谈不上什么忠实弟子。

    只是如雪山崩塌一般的奏折,朝着皇宫涌去,有询问侍郎罪责的,有趁机落井下石参奏这位刑部侍郎的,还有参奏郭自达的,还有少量上书请罪的。

    这些雪花一般的奏折都如同泥牛入海一般没有了音信。那皇宫就像是一口深不见底的水井,你用力地丢进去一块石头,却连一声回响都没有发出来。

    然后就这样过了三天,皇帝三天没有上朝。三天时间百官都活在惊慌失措的生活中。

    生怕夜幕降临,那些披坚执锐的禁军就会直接冲进自己的府邸,将自己五花大绑,拖入大牢之后就是数不尽白天与黑夜的严刑拷打。

    这件事情一直拖到第四天,老皇帝终于上朝了。

    百官们就像是溺水前看到了最后一根稻草,拼命地伸出手想要去抓它。今日上朝时,有许多官员虽然穿着光鲜亮丽的官袍却都纷纷在皇宫外跪下,几乎是一路爬行进了皇城。

    他们想用这种近乎乞求的姿态,想在皇帝面前换回活命的机会,都不奢求能够保住自己的官职爵位,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向上人头和一家老小的性命,就足以口念阿弥陀佛,真人显灵了。

    但是俗话说得好,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

    这些官员们平时仗着老皇帝衰老,太子年幼,总是外面说一套,里面做一套,中饱私囊克扣粮饷甚至以权谋私,相互勾结。

    种种举动,真可以说得上是罄竹难书,令人发指。

    于是乎老皇帝上朝了,百官跪倒一片,痛哭一片,自请革去官职上交家产者也有一片……

    没有人知道那一天的朝会到底发生了什么,老皇帝说了什么,这件事情就算是后来的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总之是百官认错态度很好,老皇帝的态度更加和蔼,只是劝退了一批人,罢黜了一批人,最后保留了一批人。

    从今以后百官无不顺服。

    而那些贪官污吏纷纷被抄家。杀头者不多,大部分都是流放,再有一些罪责不大,却曾有功劳者纷纷被赶回老家养老。

    总之是老皇帝稳定了朝局,只是因为手段的狠辣,无人敢再提起杨家的事。被抓的那些杨府男丁们被关在京城县衙之中,每天呆在昏暗的牢房里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传来诏纸,将他们流放或者杀头。

    郭自达很忙,虽然明面上没有人再处理杨家的事情,可他这些天暗地里一直都在审问杨家的人。

    杨家大儿子也就是大老爷,口风很硬,一口咬死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毕竟如今杨相服毒自尽,虽然在杨府中查到了许多尸海,可那是杨四老爷的偏院,而如今杨四老爷尸骨无存,不知生死,没有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杨家其他人与这件事情有所关联。

    杨大老爷也纵横官场不短时间,他自然清楚自己以及杨家上下很可能都没有好下场。可如今也只能咬牙不认,毕竟他们确实没有真的证据来指证自己,最多将自己罢黜,贬为庶人永不录用。

    可惜杨三老爷不是个什么硬骨头。几乎郭自达都没有用刑,他就稀里糊涂地说了一堆内容。可惜他只是个会精打细算的商人,朝堂上的事情也好,杨府中的许多事情也好,他并不知情,只是有许多贪污受贿的事情是由他过手的。

    拿到了贪污的罪证,老皇帝又借机贬处了一部分官员,但是终究行贿在大齐律法中并不是什么重大罪责。而且这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