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章 一意孤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2章 一意孤行 (第3/3页)

而巴尔干地区正是俄国的补给黑洞之一,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相信只要有了铁路俄国在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尼古拉一世大受感动,当即便对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进行了嘉奖,并认可了他战争部长的职位。

    但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的铁路计划还是被尼古拉一世否决了,原因自然是因为国库榨出的最后一点资金也用在了向巴尔干增兵上。

    不过尼古拉一世还是向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许诺:等到俄国拿下了君士坦丁堡就建一条贯穿整个俄罗斯帝国的铁路.

    奥地利帝国没有被俄国拉下水完全在各方的预料之内,甚至俄国内部的大多数人也认为此时并不是开战的最佳时机。

    俄国的商人们80%都是亲奥派,虽然弗兰茨并没有要求他们做过什么,但他们一点也不想打仗,一直在极力阻止战争。

    原因很简单,俄国的官僚过于腐败,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就会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把那些没什么背景的商人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哪怕是有背景的商人也要承受恶意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会打乱商界原本的规则和势力平衡。

    那些主管外贸的官员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到时候会被军方和地方官员所节制,表面上拿了很多好处,但却不得不把自己吃下去的再吐出来。

    而且商人和平民很少会恨军方和政府,他们只会恨这些直接负责贸易和税收的官员。

    正因为如此所以俄国内部的亲奥派的政治实力一直不强,但却不代表他们没有经济实力。

    这些人在听到风声之后就开始了高强度折腾,很多军需物资都抄高,甚至高到有价无市。

    最后俄国的后勤部门和战争部不得不推迟尼古拉一世先扫平内患的计划.

    其实在打与和之间,俄国内部还存在着第三个派系,他们是以乌瓦洛夫公爵和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为首的少壮派。

    在这些人眼中巴尔干就是一块烂地根本不值得付出更多的代价,俄国在此的统治只要能保持道路畅通便已经足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