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 不得不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章 不得不防 (第2/3页)

要的,不过在和俄国讨价还价之前,弗兰茨更希望可以拒绝这场战争。

    当然弗兰茨自然不会直接拒绝沙皇的提议,毕竟沙皇也是要面子的。尤其是对于尼古拉一世这种人,拒绝他比拒绝他的提议本身更麻烦。

    “陛下之鸿图霸业令人甚为佩服,然巴尔干、高加索、哥萨克、波兰之奸贼却不得不防.”

    弗兰茨并不会对着俄国的经济或者政治制度指手画脚,那些话会有人和尼古拉一世说。他只会说俄国现在面临的最直接问题。

    1850年签订的《康斯坦察条约》,让俄国获得东波斯尼亚、南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多布罗加,以及瓦尔达尔河以东地区。

    这对于俄国来说确实是一次巨大的胜利,然而巨大的胜利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这里是巴尔干,一个火药味最纯粹的地方。俄国不遗余力的强硬政策理应在几年内便将当地的叛乱镇压,最起码应该转入地下才对。

    然而很不幸即便是此时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驻军已经突破了二十五万,当地的叛乱依旧是此起彼伏,毕竟俄国人不可能真的搜遍每一座山的每一个角落。

    很多时候游击战和反游击战打到最后就是双方意志的比拼,通常来说哪一方能承受更大的伤亡和损失,哪一方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俄国人的强硬政策确实极大地削弱了巴尔干地区各族的实力,但却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尤其是那些受迫害的普通民众,他们的支持才是巴尔干地区反抗军总能死灰复燃的关键。

    当然仅有意志也是远远不够的,英国和奥斯曼的支持也是让俄国人焦头烂额的关键所在。

    圣彼得堡。

    尼古拉一世放下手中的信,他也很无奈。弗兰茨说的问题他很清楚,但是此时俄国已经把超过三分之一的兵力部署在了巴尔干。

    尼古拉一世实在想不出能解决巴尔干问题的办法。

    “我难道要再派十万人去巴尔干吗?”

    周围的俄国大臣们听了都直摇头,先不说再派十万人是否能帮上忙,仅仅是补给一项就会让俄国头疼死。

    巴尔干地区地形太过复杂,再加上是去山区消灭反叛军,当地的交通根本不支持如此大规模的军队。

    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