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4章 法语VS英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4章 法语VS英语 (第2/3页)

为法兰西的利益高于一切,但后者认为向英国让步正是为了法兰西的利益。

    这次争吵的最终胜利者自然是拿破仑三世,不过亚历山大·科洛纳·瓦莱夫斯基也得到了可以施行必要手段维护法兰西利益的承诺。

    所以法国外交部只是补救,并没有直接抗议。不过法国政府不作为,可不代表法国人也会装作无事发生。

    作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源地之一,法国素有革命老区之称。

    很快舆论便在巴黎发酵,各种文豪,社会名流纷纷出来造势。就连大文豪们也玩起了双标,他们纷纷在《泰晤士报》、《太阳报》上发表文章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灵魂的体现。在世博会这样的舞台上,将英语作为唯一的官方语言是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漠视和轻蔑!

    这是对欧洲文明的屠杀!”

    “闪瞎人眼球的玻璃,冰冷的钢铁,利益的枷锁,

    26个英语字母,筑起无声的高墙。

    法兰西的荣光,在沉默中窒息,

    哦,伦敦万国的盛会,不过是约翰牛的独唱!”

    维克多·雨果的讽刺则更加犀利:

    “半个世纪以前法兰西的大炮试图在欧洲推行大陆体系,如今英吉利想用他们的印刷机推行海洋文化。

    阿尔伯特亲王的做法就像当年拿破仑的封锁令一样可笑!”

    受邀的法国学者和宗教领袖们纷纷提前离开伦敦以示抗议,未去参加万国工业博览会的那些则更加硬气,他们直接在协和广场上公开焚烧英国人的邀请函。

    法国愤怒的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巴黎、马赛、里昂、南特等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

    另外巴黎和法国的书商们自发地帮忙印刷法语指南和传单,并通过各种渠道运往伦敦。

    之所以是巴黎和法国,是因为当时的巴黎人和法国人都觉得和对方不太一样。

    大量懂多国语言的翻译、销售、语言学家和学生自费前往伦敦充当法语导游。

    这件事在法国酒馆和各种沙龙中的热度居高不下,法国政府和相关机构收到的请愿书更是已经堆积如山。

    “天呐!这群人都是疯了吗?难道他们还想在英国的菜馆里看到法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