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沉船 (第2/3页)
扔下去,瞬间就看深渊中充满了刺眼的白色光芒,带着滚滚浓烟朝水面涌出。把沉船周围全都给照亮了。
白光照亮的瞬间,我已经抓紧了手里的棍匕,双脚在深渊石壁上一蹬,飞身朝着下面游去,四人跟在我身后也极快的朝着沉船游去,两三分钟便到了沉船的旁边――这长条状的物体被珊瑚所覆盖,间隙中长满了藤壶和白色的沉积物,看来确实如卓越揣测一般,这条船在水中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我们在深渊底部站定,脚下的淤泥和珊瑚碎屑随着我们落地而激起,巨大的船体犹如洪荒巨兽一般在我面前整个露出了身躯。这条船非常大,有着中国船的明显特征,飞云雕纹、盘卷饰物,前端没有欧洲船队的撞角,折断的桅杆也没有残留的尾帆和前端三角帆的痕迹,四方通正,层钉卯扣,累叠三番的护甲…从体型和长度算起来,这应该算得上的华夏造船史上的一次奇迹了。
历史这玩意儿我虽然一直不怎么懂,不过成为丈海家之后,我还是对有关的历史好好恶补了回,再加上后来晨曦教给我的东西,也算是个半吊子的研究人员了,所以我立刻就想起了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只标准。
那丫下西洋所带的船只长度标准不一,历史上也争论不休,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由此推论,最大的船只便是这种,长度125米,51米宽大大号宝船,尖底则吃水深六米,平地吃水深四米多。
但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船,长度远远超过了一百二十五米,差不多达到了两百米,虽然宽度略窄,但是这长度却证明了其中的科技含量――谁都知道,船只的长度越长,那么制造难度越大,在明代才能造出一百多米的船,只能说他们的制船水平退步了,因为我所知道的,历史上曾经有个朝代便能造出二百多米的巨型海轮。
这便是黄巢造反努力要推翻的大唐!
唐代,华夏成为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巨大王国,万邦来朝,贸易直通欧非大陆,很多临近国家便是靠着海运来运送物资的,而当时的造船技术也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若不是因为后来的君主固步自封,恐怕那殖民全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就该换到我们头上了。
我心里正在想着,旁边的晨曦拉了我一把,这时我才看见铁勇已经顺着沉船游到了前面,大顺子和高明也紧随着他,只有晨曦因为担心我所以还陪在我身边,看着我回神,她露出个疑惑的表情,我只能笑笑,比划着告诉他我正在想点事儿所以出神了,没有别的,倒是不需要担心。
我和晨曦跟着又到了船头,只见铁勇拿着棍子在船头上面一捅倒,很快把个原本就露出来的洞口给扩大了。这应该就是铁勇开始找到的那个,起初没有完全弄好,现在有了工具,倒是很快就露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