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三十九章 废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三十九章 废立 (第2/3页)



    立国刚刚四十载的东晋,迎来第三次权臣的挑战。

    真算起来,东晋每十年便有一次大乱,每三五年都有一次小乱,摇摇晃晃走到的今日。

    “桓温欲谋反乎?”司马昱又惊又怒。

    该给的都给了,但桓温仍旧欲壑难填。

    目光投向王彪之、谢安,如今司马家能指望的只有王谢这些大士族。

    若他们鼎力支持朝廷,还能与桓温斗一斗。

    当年王敦、苏峻已经控制了朝廷,却都倒在士族的联合讨伐下。

    司马昱希望能有如陶侃、郗鉴一般站出来挑大梁之人。

    但王彪之、谢安都沉默不语。

    桓温诛灭庾氏是对士族门阀的一次警告,没人敢轻易将家族卷入其中,即便是一向与桓温不对付的王彪之、王坦之。

    “今日行废立之事,明日便要篡逆,诸位世受国恩,莫非要眼睁睁看着江山易手?”

    司马昱作为司马懿的后代,太清楚祖上的这一套了。

    当年司马师废曹芳之后,方才稳固了权位。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江东一次次的权臣叛乱,大多沿袭司马家的老路。

    “此事无需惊慌,大司马北伐大败,今行废立之事,必不得人心,响应者,皆畏其势而已,当年王敦、苏峻权势还在大司马之上,盘踞建康,挟天子而号令江东,却难逃覆灭之厄,废立与篡位,远隔千里,可徐徐图之矣,只要大司马不洗脱北伐大败之耻,便不可能成事。”

    谢安说话慢悠悠的,却令在场之人心中安定不少。

    桓温两次北伐大败而归,之所以还能占据高位,一方面是荆襄根基仍在,另一方面则是桓温的庚戌土断、抑制豪强等等政策,深得人心。

    但无论如何深得人心,没有王谢等大士族同意,桓温很难迈出最后一步。

    王彪之拱手道:“桓温既行废立之事,不妨将其留在建康,暗夺其根基!”

    桓温跟当年王敦、苏峻最大的不同便是从不入京,牢牢掌控长江上游的荆襄,让江东士族不敢轻动。

    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