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四章 基础——制度建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四章 基础——制度建设 (第2/3页)

的作风,很明显会让决策者真伪莫辨。让政治信息失真、失灵,上下壅蔽的现象就会危害朝廷的统治。

    对于党争等明朝积弊,朱永兴是深恶痛绝的。虽然御史风闻奏事是一种传统,有利于扩大政治信息,然而对党争的顾忌使他一直难以放开此禁。党争会有吗?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是程度大小的问题。

    是人,就有好恶亲疏。官员也是人,自然也是难以避免这种情绪。或以地域,或以脾性。或以学问深浅,或以思想意识,总会形成一个个关系比较亲近的小圈子,小圈子也可能逐渐扩大。虽然称之为党还有些过份,但有了这样的圈子,处理事情上便会所侧重偏颇,这是感情使然,或者是利益使然。

    陈绍愉是比较清楚朱永兴的所思所想的。对于恢复科道传统,以及准予风闻奏事。也是相当的谨慎,便开口说道:“万岁所担心者不无道理。科道为耳目之官,职在发奸剔弊。凡大奸大恶,从未经人纠劾者,果有见闻,即据实直陈。不许徇私党比,摭拾塞责。将人已纠参之事,随声附和,明系党与陋习,岂朝廷设立言官之意?”

    “微臣觉得一概视其为非亦有些过矣!”张煌言想了想。说道:“万岁担心者,是以风闻言事伐异党同、挟诈报复,若是定下出位妄言及风闻失实者,皆立加惩处的章程,或许能够避免之。”

    “朕是要建立一套制度和法律,却不是张卿说得这么简单。”朱永兴苦笑了一下,说道:“嗯,总理处正在研究,或许能很快有些眉目。”

    风闻也好,举报也好,也不论是实名制还是匿名,都只是得到了一条线索,最多时开启了一扇门而已,能不能立案进一步追查,还有待于专业的慎重的审核,如果说接受举报可以仅凭传说说事,那么,真正立案彻查到底,这就不会仅仅凭着一鳞半爪,似是而非的线索来定了。

    风闻言事,举报接案,受理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