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二章 幸存者的打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二章 幸存者的打击 (第2/3页)

步兵靠这样的法宝击败骑兵,在历史上并不鲜见,特别是近代之后,能挡住视死如归的骑兵墙式冲锋的,也只有同样拥有钢铁意志的近代步兵了。何况。现在的清军还根本不知墙式冲锋为何物。

    游牧民族的掠夺和杀戮靠的是他们的武勇和战技,而农耕民族的抵抗和战斗则多要依靠他们的科技和装备。

    火器的进步和使用,在汉民族第一次击败异族统治时,居功至伟,那是朱元璋领导的灭元之战;时隔数百年之后,明军的武器装备重新走到了世界的潮头,还具备了近代化性质的理念和意志,并且正以这样的优势再一次向异族发起了狂猛的反攻。

    当然。要说明朝时的火器研发,其实也可以算是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之列。当时就已经有了自生火铳与鲁密铳。与燧发枪基本上是一个思路和结构。

    但明朝末期,百弊丛生。首先是火器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这其中原因复杂,涉及关系众多,到明朝灭亡也没有找到解决之道。

    而更重要的是明军的纪律败坏,甚至有些狠如匪盗。粮饷固然是个问题,但却不是“匪来如梳,兵来如篦”的理由。如此一来,再精良的火器,也发挥不出威力。

    所以。武器致胜论在当时是不完全正确的,关键还是在人,在于士兵的意志和纪律。李定国能取得衡阳大捷,郑成功能兵逼南京,在很大程度上便说明了这一点,并且还显示出八旗和汉人组成的军队,如果作战意志同样坚决的话,差距并没有象满清吹嘘的那般大。而现在,明军便是在更明确地向满清证明,一个崛起的民族是不会被征服的。

    更多的明军赶到了战场,唐季所率的这个总旗用英勇死战吸住了清军,争取了时间,使得以步兵为主的明军能够赶来增援,逐渐形成了兵力优势,并开始实施围攻。

    明军步兵没有机动优势,如果清军骑兵不主动发起攻击,就始终无法迫使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