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 (第2/3页)

禁捋须自嘲道:“好在我还能骑得马,不然可不成了废物了?”

    “那——岂不是没了官威?”李英梅歪着头想了想,又提出了问题。

    “官威呀,要那个作什么?”米思翰哈哈一笑,说道:“前簇后拥,鸣锣开道,那叫排场,可不能叫官威。老百姓可能是会怕了你,可却不是真的敬重佩服你,说不定背后骂你八辈祖宗,绑草人扎你呢!”

    说到这里,米思翰的脸色严正起来,“何况,现在抗清为重,兴为上,人人当为此尽心出力。坐个轿,你占用了四个壮汉;讲个排场,又不知多少人在干没用的事。将这些劳力用在田里,将士便少些饥饿之忧;将这些人手用在工坊,将士们便多了杀敌利器。反正,只要用于正途,这抗清的力量便多了一点。兴大业便能早一天完成,大家也能早些享受太平安乐的日。”

    “嗯,说得真有道理。”李英梅连连点头,嘴里说着大实话,“这样一比,那北方的鞑虏可差远了。只知道催税要粮。乱讲排场,老百姓不敢不给,心里可恨他们啦!”

    “殿下如此励精图治,治下万众一心,平定天下必矣!”方光琛并不十分了解明统区的诸般规矩,听了之后也是获益匪浅,不由得发出由衷的感叹。

    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差距。清廷是涸泽而渔,民间积怨极重;明廷却是全民动员。万从一心。虽然战争还在持续,但一个会越打越弱,一个会越战越强,结果似乎已经注定了。

    米思翰以目示意,故意减慢速度,顾应慧顿了顿马头,靠近过来。

    “这个,叫英梅的姑娘。武艺不错吧?”米思翰低声问道。

    顾应慧不解其意,忙答道:“江湖把式。倒也说得过去。”

    “可知根底,家世可清白?”米思翰微微一笑,说道:“说得过去,那就是比一般人强喽!”

    “探过根底,听他们兄妹说的家世,倒无可疑。”顾应慧谨慎地说道:“此番行动也算是尽心尽力。看不出什么问题。”

    米思翰点了点头,见顾应慧一脸疑惑,笑着解释道:“殿下欲招募些女护卫,加强对内宅的安全保护。你知道的,殿下不用阉人。也就女护卫能方便使用了。”

    “既然如此,何不张榜——”顾应慧脑灵活,刚脱口而出便知自己犯了错,恍然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自嘲地笑道:“瞧这脑袋,此等重要之事,自然不能大张旗鼓。若是弄得天下皆知,难免有奸人乘机混入。”

    “正是这个道理。”米思翰见顾应慧能这么快想清其道理,脸上露出赞赏之色,说道:“所以岷殿下只交代了情报局,暗留意。若此女可用,不妨一试。”

    顾应慧皱了皱眉,不无顾虑地说道:“这丫头口快心直,山野性,怕是——”

    “若说是侍女、丫环,自然找乖巧的。”米思翰若有所思地说道:“南女多娇柔,是以合适的太少。且与殿下说说,成与不成,便由殿下决定吧!嗯,恐怕还要王府内宅的两位,两位夫人看得顺眼才成。”

    朱永兴对梦珠和龙儿的宠爱,大家几乎都知道。只是这身份尴尬,叫侍妾,有些不尊;叫王妃,又没有册封。只好含糊地用夫人,算是敷衍过去了。

    “还是南方好,不冷,穿得单薄些也冻死人吧?”李英梅又发出了感慨,叹着气说道:“不象北方,这一冬天得有多少穷人冻死冻伤。还有这庄稼,怎么还没收?在地里长了这么长时间,估计收得也多吧?”

    北方的秋天比南方的秋天要来得早,当秋风吹进田野的时候,南方还是绿树葱葱;北方的农民在田野里收割着收获,南方的农民还在企盼着丰收。

    与北方比起来,南方的秋少了较多的萧条、凄冷,它有的是安谧与祥和,草木只要还有生命,绿色就不会消亡。有时候直到北方的数寒天之时,南方才有些许秋意。一下觉得天空高了起来,阳光柔和了起来,风凉了起来,草木虽没有枯萎凋零,但也象蒙上了一层似要躲避的姿容。

    “那是两季稻,七月份已经收过一茬了。”方光琛在旁说道:“南方与北方确是不同,你来的时候好,要是夏天,你就要喊热了。”

    “两季稻,一年收两次,那粮食不是多得怎么也吃不完?”李英梅啧啧有声,赞叹道:“老百姓可是不愁饿死啦!”

    “好气候,好地方,也要官府治理得好。”顾应慧插嘴道:“那耿逆盘踞闽省时,可不是这般光景。诸般苛政,再加上沿海迁界,百姓家破人亡的成千上万呢!”

    “嘿嘿,大人又要说岷殿下英明神武,岷殿下仁厚爱民了。”李英梅眨着大眼睛,笑着说道。

    米思翰哈哈一笑,说道:“那你就多听听,多看看,看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