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九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九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 (第2/3页)

:“此番世得以脱身,回到贵州,阖家团聚,岂不更好?王妃担心世安危,可是成天以泪洗面呢!”

    提到母亲,吴应熊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只是这样逃离京师,与反叛何异?”

    “世多虑了。”方光琛鄙视的眼神一闪而逝,开口说道:“卑职已留书信于府,言世携妻儿去贵州为父作寿。如今什么形势,朝廷岂能不认?”

    “今年是父亲大人五十大寿啊!”吴应熊喃喃地嘟囔着,突然抬头问道:“妻儿?先生是说把公主,还有我那两个儿都劫持出来了?”

    “那是自然。”方光琛得意地一笑,刷地一下打开扇,说道:“世的妻儿现在便在隔壁,一家人在一起。世还有何可担心?只是,公主那边还需世安慰,莫要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吴应熊听到一半便急着起身迈步,可腿被绑着,差点摔倒。李恕赶紧扶上。

    “卑职得罪了,世莫怪。”方光琛拱了拱手,挥手示意。

    两个大汉上前,解开吴应熊腿上的绳索,却用一副可称细巧的脚链将其脚踝锁住。这样一来,迈步不足一尺,跑不快,蹦不高,便不用太过担心这些人质有什么意外举动了。

    吴应熊有些怨恨地看了方光琛一眼。转头迈着碎步,在两个大汉的看押下,慢慢走了出去。

    “若是被他们知道落入了明军手,会不会有什么想不开?”李恕不无担心地问道。

    “自古艰难唯一死。”方光琛冷笑一声,说道:“世是没有那个刚气。至于那个公主,难道舍得自己的骨肉亲儿?所以,见面可以,但要严加监视。且时间不能太长。然后便分开看管,小的跟世呆在一处。大的便留给那个公主。”

    “也不全用咱们操心,自然会有人想得周全。”李恕突然释然一笑,说道:“顾大人定然会尽责,以向岷殿下交代。只是不知岷殿下要那满洲公主有何用,难道要折辱她,让清廷没面?”

    “切勿胡说。”方光琛警告地瞪了李恕一眼。沉吟着说道:“岷殿下岂能有你这般短视、浅薄。我估计岷殿下会善待于她,此等大智慧、大气魄、大胸襟,却不是你我可比的。嗯,日后万不可胡乱揣测,徒惹祸端。”

    “小的明白了。”李恕心一凛。意识到自己有些孟浪轻率了,赶忙躬身受教。

    ……………

    厦门。

    已经承袭延平王爵位,还继承了国姓爷的荣誉,郑经却没能全部继承其父的兵将。二十一岁的年轻郡王郑经在地上来回走动着,听着侍卫冯锡范的陈述,脸上阴晴不定。

    “如今朝廷强势,已据闽省,金、厦距大陆过近,官兵岂无回归故土之念?”冯锡范巧妙地回避了金厦郑军不断叛逃的主要原因,将其归咎于朝廷,“朝廷又屡出政策引诱,长此以往,军心难稳。”

    郑经停止了走动,垂头看向自己的脚尖,思绪翻涌。两年前,十岁的郑经被父亲首次委以重任,执掌金厦的十几万军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郑经每天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因为他是延平郡王的世,他有一个非常严厉,也对他满怀希望的父亲,要求他承担起属于他的责任来。

    然而,他犯了一个当时认为并不算严重的错误,一切便都改变了。父亲丝毫没有容忍这个错误的意思,他要郑经一死谢罪。郑经不愿意死,他拒绝了父亲的命令……没过多久,父亲去世了,有人假传父亲的遗命,想利用他们父不和夺取属于他的地盘和财产。

    于是,他发丧起兵,去夺回他的东西,而且成功了……但周围似乎仍然是危机四伏,因此郑经需要立威,为了维持郑军的统一,为了象父亲一样建立无上的权威,他深信这是必须要做的事,而且乐观地认为这不会很难。

    怀着长痛不如短痛的念头下手之后,郑经才发现他的敌人居然多得出乎意料。郑瓒绪、郑鸣峻、还有陈蟒他们居然能够蛊惑起那么多人来。叛徒和三心二意的人一**地冒出来,每天都有人来举报又有新的人尝试叛乱。

    叛逃的人越来越多,港口外的船只每天都在减少,成建制的叛乱固然是不见了,但三三三两两的逃亡却愈演愈烈,即使郑经下令把船只都看管起来也没有用。每天晚上都有明军士兵抱着木板逃离厦门,水性好的干脆直接游泳去大陆。

    冯锡范的声音还在响着,“今东宁远在海外,非属版图之。且幅员辽阔,若悉心经营,则万世之基已立于不拔。”。

    郑经有些疑惑地望向冯锡范,悉心经营台湾,一是巩固根基,二是兵民迁台,可杜绝叛逃。但非属版图之外,却是违背了父亲的宗旨。

    郑成功一再向世人的宣告。台湾从来就是国的领土。他曾对荷兰殖民者严正指出:“台湾早为国人所经营,国人之土地也。”并指出荷兰人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殿下。”冯锡范镇定地面对郑经的疑问,继续说道:“朝廷尽收叛逃兵将,其心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