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五章 郑军投靠,清廷退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五章 郑军投靠,清廷退缩 (第2/3页)

郑经?”郑缵绪却是不甘,说道:“两家联手――”

    “还说什么两家?”郑鸣峻不悦地斥责道:“如在岷殿下面前这般言说,岂不令殿下猜忌疑心,以为我等前来投靠只是权宜之计,日后必有反复。取祸之语,切勿轻言。”

    “少侯爷,汝叔父此实乃金玉良言。”御史臣陈修在旁委婉劝道:“就算是那郑经,也自奉明臣,圣旨一到,亦是焚香设案,恭敬以迎。即便是有自雄之心,亦不敢公然与朝廷平坐,出两家之妄语。”

    郑缵绪恍然,意识到自己口不择言,确实犯了大错。

    “侄儿知错了。”郑缵绪向着郑鸣峻施礼陪罪,说道:“习惯使然,一时未改过来,日后定不再犯。”

    郑鸣峻赶忙伸手相扶。诚恳地说道:“岷殿下是为英主,你还年轻,若想建功立业,依殿下对水师的重视,还大有机会。如若不愿战阵厮杀,便用父亲对倭国通商之便。富甲一方,也不失为保全之道。”

    “侄儿还是习惯劈波斩浪,驰骋海上。”郑缵绪实言相告,说道:“商贸之事,便交与叔父。父亲在倭国有数十万存银,想必岷殿下亦不会收咱们的私船,如此便可经营起来。”

    “也好。”郑鸣峻点了点头,说道:“一在官,一在商。倒也周全。叔父年纪大了,已不适海上颠簸,便在岸上为家族扎根尽些力量吧!”

    趁着郑家官将前去洗漱换衣的工夫,忠勇侯陈霸也招来属下,连着下令安排。

    “马上派快船给水师邓侯爷送信,让他带一部水师赶来泉州,甄选郑家军舰和官兵。”

    “急报岷殿下,便说不出殿下所料。郑家内乱再起。嗯,建平侯(郑泰)已为郑经所杀。其弟、其率船只、官兵、家属前来泉州投靠。属下已安排郑鸣峻、郑缵绪等人前往广州觐见,不日便可到达。”

    “另外――”陈霸犹豫了一下,摆了摆手,说道:“还是我亲写书信吧!”

    作为先投效朱永兴的郑家旧将,陈霸一直没有机会挣得军功,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被朱永兴安排镇守泉州。他也是明白朱永兴的意思。如今见郑家内乱,这一大批兵将来投,自己似乎已完成了任务,可以出外征战驰骋了。

    “岷殿下真乃天人也,所料必。”部下领命而去。忠勇侯陈霸独自一人不由得慷叹连声。

    在前来泉州前,朱永兴特意交代了他一些事情,其就包括郑家可能再度内乱,很可能有重量级的人物在内乱被杀,其亲眷或旧部可能率领着大批战船、官兵前来投奔,嘱他好生招待,不可冷落。

    重量级的人物,当时陈霸还不确定是谁,现在却完全明了,直说自己脑袋愚笨,早就应该想到是建平侯郑泰。郑成功病逝,郑经身为世,自然是袭父位,而在郑家内部,能与其分庭抗礼的,便只有元老郑泰了。也只有郑泰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他的亲属或旧部,能拉出大批的战船和官兵。

    经此内乱,郑经再不复为殿下担心了。陈霸深知郑家的实力,知道郑鸣峻、郑缵绪带来的战船和官兵在其的分量,虽没有一半,也有三、四分之一。再加上朝廷水师,害怕的该是郑经了吧?

    …………

    当陈霸派出的信使正在路上纵马飞驰时,朱永兴已经得到了郑家内乱的情报。郑泰被杀,其弟和其带领金门官兵和家属乘船出逃。虽然还不知道郑鸣峻和郑缵绪等人具体逃到了何处,但却有成可能是投奔朝廷。

    “还真是杀伐果决,雷厉风行啊!”朱永兴有些嘲讽,“郑经是不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权威,低估了郑泰的影响?”

    “这个――”虎也是颇为鄙视,斟酌了下字眼,说道:“估计就是急躁寡谋的性,或者是疑心太重,等不得了。”

    朱永兴摇了摇头,即便要统一事权,也不能这样草率吧?弄得兵将寒心,实力大损,他就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后果?真是――揣摸不透啊!

    “殿下――”虎呈上了另一份情报,表情有些怪异,“吴之荣被杀了,却不是情报局动的手,这是属下的失职。”

    “死了就好,管他是谁干的。”朱永兴起初并不以为意,随便地阅读情报,眼睛却睁大了,有些难以置信地抬起头,望着虎道:“清廷怎会如此?”

    “属下估计是洪承畴这个老汉奸献的计策。”虎猜测着说道:“他在湖广时便用过这招,以收拢湖广士绅之心。”

    归安知县吴之荣欲谋大功,以庄氏所刊《明史》告发官府。先至杭州将军处,因为牵连杭州将军的幕客程维藩、巡抚朱昌祚、督学胡尚衡,并归安、乌程两学官等,于是被联手压制。而庄氏重贿众人,并删改原书有关的问题字句,重新刊行。吴之荣此计不成,即另购得初版告上京师。情报局追杀不及,事终闻于清廷,遂而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