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八章 江南名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八章 江南名士? (第2/3页)

之上?所以海寇狂逞,如入无人之境,汛防官兵未闻乘风波战,是徒有防守兵将之名,虚糜朝廷金钱,而毫无江防之实效……”

    清吏科右给事郭一鹗曾经自鄂州登舟,溯江而下,把在沿途所见,写下奏章呈报清廷。他看得很细致,分析得很正确。墩堡空虚,防务松驰,船只狭小,官兵没有水战经验……

    但看出问题是一方面,要解决问题则困难重重。清廷也自知其弱,所做的调整便是尽量集水上力量,在南京下游至入海口建立江防工事,以期阻遏明军的攻入。而一旦作为重点的江防工事被摧毁,上游的虚弱便暴露无遗。

    ……………

    整个大战略的实施,情报局作为幕后英雄,功不可没。没有长期默默的经营,哪能建立起顺畅的联络通道,夔东十三家也不可能在合适的时间展开攻势,进行接应。还有东南沿海,水师的袭扰也多是依据当地情报站人员刺探传递的情报。

    赏罚分明,才能激发干劲和积极性。朱永兴审阅一遍名单,痛快地签署了嘉奖令。

    “殿下不可心慈,此次借题发挥、敲山震虎,却也免了日后血流成河。”虎没有去接嘉奖令,执拗地重申自己的建议。

    “谁说日后会血流成河?”朱永兴轻轻摇了摇头,沉声说道:“你的忠心,孤是知道的。建议呢,也有可行之道。只是——牵连太大了。”

    虎想了想,说道:“那便只处置几个领头儿的。殿下宅心仁厚,希望其他人能从此吸取教训,再不敢生出异心。”

    “异心哪——”朱永兴苦笑一声,沉思良久,方才缓缓说道:“便是张心知了。如果他的人头能让别人醒悟,也算是死有所值。”

    虎心并不满意,张了张嘴,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和宣教司配合好,小事大影响,从此便绝了他们的心思。”朱永兴继续交代着重点,“倘若还是执迷不悟,便是千夫所指、人所唾弃的下场。”

    “属下明白了,请殿下放心。”虎躬身听教。

    “江南的策反工作可以加强。”朱永兴停顿了一下,话题转到了现在的战事,“先沿海,再内陆。趁着人心动摇的时机,尽量配合我军的攻掠,以扩大影响。”

    虎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昔日江南士人多有与东南延平王、舟山张尚书联络者,不知殿下以为可用否?”

    “哪些士人,可有名姓?”朱永兴淡淡地问道。

    在明末清初,也许是变幻无常的环境,也许是腥风血雨的恐惧,很多人的行为前后矛盾,反复无常,令人难以理解。

    比如李成栋,先是屠夫,后又反正,以身殉国;比如钱谦益,在弘光时期见风使舵、恬不知耻,清军攻来后又腆颜剃发,主动投降,并做了高官。但在京城仅半年,他又称病回家,秘密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洪流之。

    顺治三年冬,好友黄毓祺反清起事,急需钱粮,希望他能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