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四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四章 策反阴计,奏销案 (第2/3页)

的水师提标游击钟瑞原为降清的郑军,清廷沿海迁界已招致其不满,又见要将投诚之官兵移驻于外省垦荒,遂与军守备陈升密议,借出港巡哨之机。带着少数心腹逃出至广东向明军投诚。说起其内幕,这也是情报局的大功一件,成功策反敌将投诚的第一例。

    好马不吃回头草,钟瑞和陈升由郑家投降清朝,如果有选择,自然不想再回去。也就是说。随着西南明军的日益强大,对清朝将领来降的吸引力也在超过原来东南的最大势力――郑家。毕竟西南是正朔,是正统,而郑氏集团的家族式经营往往不能给外姓的将领更大的施展空间。

    策反钟瑞和陈升只是情报局计划的第一步,朱永兴之前便已经做过提醒,只要从施琅手下挖出降兵降将便是胜利,不必要求他们做出什么刺杀施琅、献城而降的大事。

    不熟悉海上情形的清廷统治者一向视海波为畏途。不敢轻言海战,且对郑氏降将组成的水师一直心存顾虑。尤其是重满轻汉的顾命四大臣主政时期,对武力剿灭郑氏集团的信心发生了严重的动摇。对主要由郑家降兵降将组成的水师更是猜疑日重,历史上便有解散水师,并将收复金、厦有功的施琅留于京师闲居十余年之久。

    所以,只要钟瑞和陈升成功反正归来,在随后的造势当,假书信和谣言等手段将使清廷产生施琅乃郑氏旧属、心怀故旧之情、难逃纵贼之嫌的印象。甚至进一步可以有施琅正潜心隐忍。企图大计的想象。

    依着清廷统治者对汉人的猜忌和防范,朱永兴认为施琅是难逃此劫,如果他为证清白至京师奏明,想再回来统领水师也不大可能。更何况,目前郑氏与明军水师正联合行动,施琅想用海上胜仗以证忠诚的机会也相当渺茫。

    能在海战击败施琅自然是一件好事,即便不成。用谣言和猜忌使其不得重用,甚至被囚禁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