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相疑 (第2/3页)
延平郡王亦允鲁王移跸归藩,由此可见一斑。”
晋王李定国脸上掠过一丝阴色,显是白选提到的延平郡王令他心不悦,但旋即苦笑了一下,说道:“岷殿下既联十三家,又联延平藩,纵横捭阖之能无人可及。”
“岷殿下心有旁骛,屡取海外之地,不知作何打算?”赵王白选微露忧色,慨叹道:“难道是不欲与人争权、起内讧,而舍弃兴大业,海外称王乎?”
“岷殿下不会如此吧?”晋王李定国吃了一惊,可仔细一想,却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一时竟愣怔住了。
赵王白选轻轻抚着头盔上的红缨,好半晌才嘿然一声,开口说道:“若岷殿下果有此心,吾必追随。凭岷殿下的英明神武,海外称王亦是一方雄主,吾虽不才,愿附骥尾,搏个富贵平安。嘿嘿,却不知道如吾这般想的官武将又有多少?”
赏罚分明,清廉自守,善施恩威,又有莫测之能……李定国似乎看到了岷世愤然远赴海外,官武将分崩离析,民心、士气一落千丈,清军又卷土重来,烽火遍地、生灵涂炭的惨景。
是啊,象白选这样死心追随岷世的官武将有多少呢?还有百姓和军兵,得到岷世所施政的好处的,又有多少呢?
无论如何,现在岷世身系外之望,是万万不能或缺的。李定国想到此处,突然心有所感,脸上变色。
一些官员欲串连上书,敦请岷殿下入缅迎驾,这个风声他是知道的。本来他也并没当回事,毕竟云南未复,迎驾还有些早。但白选突然说到争权、内讧,李定国仔细思索这些官员的名字,竟颇有几个是原来随在他军的,不由得心一惊。
岷殿下疑我?赵王疑我?疑我指使官员上书,迎驾而回后好再掌权柄。重现昔日朝廷一王独大的景象。
晋王李定国一时心郁结,欲辩又不知从何说起,脸色涨得通红,突然发狠道:“张心和该杀,钱邦芑该杀,妄言迎驾者皆该杀。”
其实朱永兴并没有怀疑李定国。只是赵王白选这样认为。此时见李定国脸色涨红,气恼非常的样,不似作伪,赵王白选虽然并未全部释疑,语气还是缓和下来。
“几个不得志的小人呱噪,王爷不必因此动怒。”白选停顿了一下,委婉地说道:“如今滇省全军所需之钱粮,皆是岷殿下苦心筹措,换谁来。也没有这个能耐。王爷亦是这样认为吧?”
李定国长长地吐出一口闷气,点头道:“确是如此。若无岷殿下筹措钱粮,激励士卒,惠政于民,滇省岂能有目前之形势?”
白选轻轻叹息,注目于城外,好半晌才幽然说道:“吾以为,驱除腥膻。兴复华夏,当为最高之目标。其余一切,皆应排在其下。天降大任于岷殿下,自望殿下因此而奋斗。然有人偏偏主次不分,置华、置万民于不顾,口言大义君恩,却行助清毁明、内讧掣肘之事。实可恨也。若有圣人强于殿下,殿下退而相助,或避之海外,亦为美事;若非如此,又何妨为这华气运的兴衰。为这亿兆黎庶之富祉争上一争。”
李定国沉思良久,委实难以回答。岷世强于永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君臣名义早定,若是争上一争,岂不是要谋朝篡位?华气运,亿兆黎庶;君臣大义,捍卫纲常;图谋篡位的乱臣贼,再造华夏的圣人英雄……乱纷纷的一团,纠结于晋王李定国的心,难解难开。
白选心不悦,也不再多言,拿起头盔戴好,转身而去,只留下一句话在李定国耳边,“是君臣大义重要,还是兴复华夏重要;是亿兆黎庶富祉重要,还是孤忠之名重要?且看看随王爷征战南北的将士们,王爷不愿他们得安乐之生活乎?王爷,但想三思吧!”
“赵王――”晋王李定国伸手叫了一声,见白选只是不理,已然迈下台阶,走下城墙,不由得颓然一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