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书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一章 书院 (第2/3页)

。自己来此说项,真是自取其辱。

    如果做官只是写写诗,拍拍上司马屁,那要之何用?朱永兴见郭之奇一副难堪的模样,不由摇了摇头,说道:“郭大人,目前形势如何,想必你也知道。正是精诚团结、共渡危难之时,少挑毛病,多做贡献,方是此时所为。”说到这里,朱永兴的语气转冷转硬,“若是以私心为重,横生枝节,即是破坏阻挠兴大业,又与三鬼等汉奸何异?”

    “殿下言重了。”一直没有说话的张煌言赶忙起身,劝说道:“些许官员苦不得任用,有些不满,亦是报国心切,可稍体谅。若他们知道殿下苦心,自然心平坦受。”

    “是下官糊涂,请殿下责罚。”郭之奇也怕朱永兴乱扣帽,从此断了那些曾寒窗苦读的官员的仕途,就坡下驴,躬身请罪。

    唉,朱永兴叹了口气,郭之奇舍家抛业,矢志抗清,因此而丧妻失,犹坚贞不屈,这样值得他尊敬的人,他怎肯轻易降罪。

    “无罪。”朱永兴无奈地苦笑一声,灵机一动,决定给郭大学士找个活儿干,省得他老来烦自己,“郭大学士才高八斗,吾有件工作要交予你去做,便是编撰一本《汉奸录》,或者叫《贰臣传》,或者——嗯,日后再取名字也可。”

    郭之奇愣了一下,随即痛快地点头答应,著书立说,青史留名,吾之所愿耳。只是他趁机向朱永兴请示,要了几个协助编撰的官员名额,算是保下了几个人,使之不必去书院回炉再造。

    等到郭之奇告退而出,屋里便只剩下了朱永兴和张煌言两个人。这已经不是两人的第一次单独相对了,只是昨天召见的时间短。并没有长谈深说。

    眼神是坚定的,这是朱永兴给予张煌言的第一个评价。这一点或许张煌言本人并未察觉。在经历过诸多麿折苦难之后,他的眼神却变得越来越坚定而有神。

    “昨日已经说过,吾派出小舰队相助延平王抗击清军,待战事结束后,便由金门接出鲁王兄,至西南休养。”朱永兴用平淡的口吻缓缓述说,面对偶像李定国已经能保持心态,在张煌言面前。更不是问题。

    “谢殿下成全下官心愿。”张煌言躬身拱手,说道:“浙东武装乃属朝廷,自当遵奉殿下号令,不敢稍有违逆。”

    “先聚力于南海,压制两广,稳定战局后,方可窥机他图。”朱永兴走到屋一角。掀开麻布,露出了巨大的沙盘,伸手示意张煌言过来观瞧。

    红旗、绿旗插得错落有致,敌我形势一目了然。令张煌言感到惊讶的是,在表示长江三峡的位置上也插有小红旗,正是新纳入战略规划的夔东十三家。

    “张尚书曾数次统兵进入长江。不知道若是直达三峡,与夔东十三家会合,可有困难?”朱永兴用手指划了个圈,从海上直指三峡。

    张煌言率军数入长江,却并未过于深入。便本着自己知道的进行了讲述,这时他尚不知道夔东十三家已与朱永兴建立了联系。

    现在率军入长江。还是早啊!朱永兴在心提醒自己,切不可操之过急,先立足西南,才是重之重。

    “殿下对东南之战似很有信心?”张煌言有些疑惑地问道:“若是南海舰队与下官所率的船队倾巢而出,应该更有把握吧?”

    朱永兴摇了摇头,笑道:“延平王岂是易与之辈,清军必铩羽而归,张尚书对此不必担心。”说着,他用手指在两广的位置点了点,“没有水师牵制广东,则我军在广西将面临极大压力。目前,汝阳王率军与广西清兵胶着对峙,水师功不可没。”

    张煌言又仔细观察着沙盘,皱着眉头说道:“大敌依然是吴三桂的在滇清军,殿下可有计破之?”

    “破之尚难,耗之稍易。”朱永兴走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