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六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六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 (第2/3页)

忙碌了数天,朱永兴才率先启程,带着家眷和随行人员乘船北上,直入滇省。

    ……………

    蒙自玉皇阁,又名通明阁,始建于明万历年,由玉皇阁及东西两阁组成,占地面积约一千平方米。阁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顶,梁架斗拱用材粗大,很是壮阔。

    朱永兴一到蒙自,便住进了早已收拾停当的玉皇阁,正阁作为办公场所,东阁则是宅院,西阁是亲卫和下人的住处。随行的各部官员也在玉皇阁附近挂牌办公,迅速搭起了小政府的架,开始运转起来。

    蒙自地处滇南战区和滇东战区的结合部,朱永兴刚至蒙自,首先接到的报告便分别来自这两个战区。虽然报告并没有多少重要的情况。但朱永兴却依然觉察到了目前滇南、滇东两个战区的不足。

    简单地说,这两个战区并不理解他所提出的积极防御的理论。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所以,目前这两个战区都采取了破路、掘壕、立栅等方法,如果清军前来进攻,自然要付出代价。但清军若是按兵不动,则双方便基本相安无事。

    这样不对,朱永兴觉得在思想上,希望凭借深沟壁垒阻挡清军,而坐等清军调兵遣将、积草囤粮、从容布置。已经陷入了被动防御的误区。滇省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再照搬诱敌深入、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方式,显然已经不太适合。只有树立前伸攻击的新观念,把“手”伸出去打,以在空间上积极前出的作战行动,赢得时间和战略上的主动,才是正确的。

    换句话说。战略防御只是一种形式,具体到战术上,则应将进攻与防御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灵活运用多种作战形式和战法,积极进行攻势作战,逐步改变战略形势。

    思路是这样。但朱永兴必须在“多种作战形式和战法”上拿出具体的策略,而不是用理论来搪塞,任由手下去发挥。对此,朱永兴有些想法,但还远远不够。他必须冥思苦想,如何使清军不得安生。如何使战局尽量掌握于自己手。

    说到底,关键还是军官的战术思想,以及士兵的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战术再好,也要执行者得力才能完全发挥。而不是随便拿出些先进理论,便能使部队的战力得到马上提高。

    当朱永兴重新把精力放到作战方面上时,他才发现在军队建设的一些举措还有很多的不足,尚有很大的改进余地。讲武堂虽然在培养军官,但门槛还是显得有些高,主要是当时化水平普遍很低的原因造成的。大部分的现职低级军官则被排除在外,这不仅影响了整个部队的作战能力,也很可能使这些低级军官产生不满情绪。

    经过一番思考后,朱永兴决定仿效后世的做法,在军队成立教导队,作为轮训初级军官或培训军士的机构。降低标准是很无奈,也是很现实的选择。

    人员是现成的,讲武堂那些未能正式毕业的,朱永兴挑选了一百五十名,组建了教导大队,下辖个队,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突击培训,以及三天的实战演练。

    这些教导队的成员已经在讲武堂学习过,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的还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再经过针对性的灌输,算是勉强可以达到朱永兴的心理要求。没有多余的时间了,只能先派出去使用,然后再进行不定期的轮训深造,或者由留在朱永兴身边的教导一队定期派人予以教导提高。

    在朱永兴心目,固然希望有更多的识字有化、理解力强的军官充实部队。但对于军队勇猛杀敌的士兵的擢升,也相当重视。以军功为提拔依据,不仅公平,而且对于激励士气、鼓舞士兵英勇作战,都是大有作用的。何况,现在的盲、土包,经过培养,日后也未必不能成为高级将领,甚至身跻名将之列。

    战争年月,时间总是显得紧迫,朱永兴也象上足了发条的闹钟一样,难得有闲。偶尔闲下来,得到休息的也只是身体,脑袋里还思来想去,转个不停。

    而刚刚送走教导队,朱永兴只来得及抽时间往蒙自城外的镜工坊跑了一趟,作了些技术上的指导,便又要面对清军有可能的进攻。

    “这是半个月来抓获的第几个清军密探了?”朱永兴微皱起眉头,一时想不起来具体数字,手指在桌案上轻轻叩击。

    军情司已经升级为情报部,人员大大增加,职能也进行了细化,分成海外司、国内司。而国内司人员既多,职能也最齐全,又分为情报搜集局、分析局、行动局等部门,还有各地逐渐增加的情报站,俨然已经是最大的部门。

    “回殿下,这是第十三个。”国内司副司长虎躬身答道。

    “十三个,在滇东战区便有七个?”朱永兴目光闪了一下,移到桌案上的地图上。陷入了思索。

    “据情报,曲靖清军正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