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 (第3/3页)
;剃发令下,使人数典忘祖。是以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皆怨声载道。贵人于国危崩塌之时入滇竖旗。正合其时;屡次征战,尽展胸奇谋韬略;亲临战阵,不畏艰险,亦显英武霸气。此三者,贵人皆占,弘扬天道,非贵人莫属。”
“智者过誉了。”朱永兴微笑摆手,说道:“虽有小胜,然形势亦危。以一隅敌全国,艰辛困苦还在后头呢!”
“若是小人能说得吴三桂反正来降,形势便可迅速扭转。”张维翰目光咄咄,有些激动地说道:“满军有几何?妇孺老幼加在一起不过百万,若不是收编、招降,如何能征服如此宽广的地面?吴三桂已位极人臣,兼握有重兵,岂不虑兔死狗烹之祸?只要吴三桂高举义旗。各地汉官汉将必――”
呵呵,朱永兴发出轻轻的笑声。时代的局限性啊,智者的见识也不过如此。他随即脸色一肃,说道:“吴三桂,铁杆汉奸也,反正举义,万不可能。吾亦不会派人说降。自弱声势,当决战沙场,诛此恶獠,以为后人之鉴。”
“殿下――”张维翰一急,直接改了称呼。发觉不妥时,朱永兴已经离座起身。
“先生好意,吾已心知。”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然此事断不可行,也断不会成功。吾要弘扬天道,自要恶得恶报,善得善终。今日之会,吾受益良多,这便告辞了。”说完,朱永兴转身而去。
张维翰愣怔当场,稍后便醒觉过来,冲着段琬儿直摆手,段琬儿犹豫了一下,转身追了上去。
“殿――贵人,您莫要见罪。”段琬儿跟在朱永兴身后,期期艾艾地想解释一下。
“吾没见怪呀!”朱永兴稍微放慢了脚步,笑道:“既跟过来了,便请段姑娘做个向导吧,指点几家味道正、字号老的有名小吃店,吾都有些饿了。”
段琬儿这才放松心情,想了想,引领着朱永兴等人先去品尝了烤乳扇,又去吃了烧饵块儿。
一股浓烈的牛羊肉香味飘来,朱永兴食指大动,脸上便露出了垂涎的神色。段琬儿心领神会,便带着他们来到了清真食店。铺面前有布棚向外延伸,下面有滚沸的羊血汤锅,一长溜的木桌,有不少人坐在那里吃喝。
“大理汉人和白人信佛的多,一般不宰杀牛羊,这些牛羊肉馆都是回回人开的。”段琬儿笑着介绍道:“要吃牛羊肉便要进铺里坐,铺外的叫地摊,是卖羊血的。穷人吃不起牛羊肉,便花两钱吃碗羊血汤,一年也难得有几回。”
朱永兴连连点头,和杨国骧与另一个亲卫进了店铺,在高桌旁的高凳上坐下。他环顾了一下,铺内冷冷清清,只有两三个食客,不禁暗自感叹,即便是大理这号称云南最富庶的地方,也是穷人比富人多啊!
一人一碗清炖牛肉,朱永兴只喝了口肉汤,便停住了,让杨国骧出去把其他的亲卫也叫进来。众人只是装作不认识,分开坐在店内,捧着肉碗大快朵颐。
“香,真香。”杨国骧显然没吃够,赞了两声,望向朱永兴。
“还有凉鸡米线,也是很不错的。”段琬儿慢条斯理地吃着,不忘出言提醒。
“一人再来一碗,然后再去吃凉鸡米线。”朱永兴点了点头,都是大肚汉,段琬儿吃完都还有余裕,何况是他们。
军营之的大锅饭滋味不好恭维,难得吃到这又香又烂的好肉,朱永兴自然要让亲卫们也饱饱口福。
别人都两碗入肚,段琬儿一碗还没吃完。朱永兴用手指弹弹碗边,揶揄着轻笑道:“这是碗儿,那是琬儿。”
段琬儿脸有些飞红,低头喝汤,两个琬(碗)儿倒是真碰到了一起。
…………..
“轰,轰,轰!”三声炮响,土府门外的三尊土炮冒出浓重白烟。随着炮声,一对铜锣“咣咣”敲响,四对长管铜号对着天空呜呜长鸣,数百名排为仪仗的土兵发出“啊火火”的欢呼声。
陈佐才见此等欢迎仪式,脸上不见喜色,却有愠恼。他翻身下马,把马缰一扔,转身便急步而走。
“冀叔,冀叔――”一位头戴乌纱帽,身着绯袍的官员紧追上来,一把拉住了陈佐才,急道:“到得门前,却含怒而去,此是何意啊?”
陈佐才挣了一下没挣开,便气恼地说道:“下官位卑职小,左老爷却以这最隆重之礼相迎,下官胆小,实不敢担这僭越之罪。“
“这个――”蒙化土知府左星海苦笑了一下,狡辩道:“你我既是同僚,亦是好友,所以星海才以兄弟之礼相候,何谈僭越?”
“大厦将倾,礼乐崩坏。”陈佐才叹息一声,诚挚说道:“但我等休管他人,总要循规蹈矩。”
“对,对,是星海不慎,冀叔莫怪。”左星海心不以为然,但还是嘴上迁就,把陈佐才哄至府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