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未闻驼铃马帮来 (第2/3页)
,因粮草不继而停止追击,回师昆明……”
与历史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朱永兴听着郑砚北的讲述,对照着记忆的资料,对目前形势有了更充分明晰的了解。
说李定国磨盘山战败并不准确,如果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应该是惨胜才对。李定国所部固然兵将损失严重,但清军也伤亡惨重,被斩杀的包括两名国公,十八名都统(内有赵布泰的侄多波罗、祖大寿的长祖泽润),是清军与南明作战以来阵亡高级将领最多的一次。
如果没有叛徒告密,这很可能是南明军队大翻盘的转折点。朱永兴深自慨叹,名将啊,有没有运气也非常关键哪!
郑砚北一边讲述,一边暗观察朱永兴的神色。如今的形势可以说是万分不利,云南三江以内的大城要地基本上被清军占领,残余明军虽然为数尚多,但都退到边境荒凉地区,各自失去联系。而面对危局,朱永兴的神情相当平静,好象早已预知一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非常人所能也,郑砚北心对朱永兴的评价又提高不少。
事实上,朱永兴当然知道将要面临的恶劣形势,所以也没有大惊小怪、变颜变色。只是,他心起了疑惑。按照目前的信息传播途径,口口相传,以讹传讹,这郑砚北如何能得知这许多情况,而且较为准确可靠。
“不知郑老先生作何职业?”既想依靠他们,朱永兴自然要打听清楚底细,待郑砚北一讲完,他便开口询问。
“可不敢当先生之称,草民不过是个小商人。”郑砚北恭敬地欠身回答道:“先祖不怕险阻,披星戴月,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风雨冰霜,才挣下了现在的小小家业。”
朱永兴眨着眼睛,琢磨着郑砚北所用的这几个形容词,蓦然,几个字跃入了他的脑海,他试探着说道:“茶马古道,马帮……”
郑砚北愣了一下,神情更加恭谨,“殿下聪慧,一猜便着。”
原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