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二百五十五章 过犹不及的手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两千二百五十五章 过犹不及的手段 (第2/3页)

到今日。

    群雄争霸,唯有老朱能活到最后,成为帝王,不是幸运者偏差,不是侥幸,而是他懂得做什么是对的。

    哪怕是历史中的洪武四大案,难道老朱不知道其中有冤,不知道其中许多人不该死?

    他知道!

    但他坚持这样做,是因为他有着一个清晰的认知,有一个偏执的主见,为了一个根本的目的,在没有其他更好解决办法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种极端的举措。

    但经过这些年的影响、改变,尤其是大明科技的进步、高产农作物的进入,让老朱拥有了解决诸多内外问题的工具,更显从容。

    哪怕是现如今进行中的赵瑁、郭桓贪腐结党案,老朱的表现也与历史上的郭桓案不同,他没有直截了当的腥风血雨,然后快速扩大风潮,杀一批又一批,而是选择了锦衣卫抓人一审,刑部二审,与此同时,不断补充、调任官员补充地方权力真空。

    朱元璋在借一场大案,完成官员更替,让更多年轻有为,有能力的官员向上,当然,这里面有过半以上是格物学院出身。

    没有这场大案要想将如此多人扶至掌印官的位置上,需要的是十年、二十年,是缓慢且难熬的过程。

    朱元璋迫切底层能有个大的改变,于是利用了这场结党案,这才是结党案迟迟不收手的根本原因。从这里来看,朱元璋做事的目的性很强,而这些目的是基于判断、权衡出来的主见形成的。

    至于锦衣卫送上来的这些招册,朱元璋看过之后,自然也会权衡、判断真伪,而不是像某些人,翻墙出去看到什么,就以为发现了新天地。

    别人说的都是真的,哪怕是别人骂了他祖宗十八代,那也认为对方骂得对,定是他祖宗十八代都错了。

    朱元璋不是没脑子的人,但凡有点判断是非能力的人,都能看出这些招册中破绽重重。

    看着面不改色,沉稳的顾正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